一文讀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注:政府報告原文均採用斜體字表示

一、去年成就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

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

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

爲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

關稅總水平由9.8%降至7.5%

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一年來,我們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穩妥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着力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外部輸入性風險上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有效投資增長乏力。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差距。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問題凸顯。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較大。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依然不少。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困難較多。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任務仍然繁重。

點評:過去的一年用一個字來評價政府的工作思路就是“穩”;在面對新一年的困難,政府表達的很中肯,思危方能居安!過去已逝,未來可期!

二、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

總思路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着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總目標

增長6%-6.5%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

點評:2019年依然是以穩爲主,過去那種“大水漫灌”的情況不會有了。這裏面最重要的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低於去年的6.6%,可見2019年的經濟下行壓力巨大。有的人可能對這個經濟下行壓力巨大沒有直觀感受,這裏放一張我國2000-2018年的GDP增速圖,感受一下。

三、2019年具體工作分析

減稅降費

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到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

今年務必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點評:減稅降費在2018年就已經提出來了,特別是政府要求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力度,令各大銀行壓力山大,畢竟壞賬率在面前擺着。而2019年有了量化的目標,佩服政府不是單單喊口號,更有行動!這裏要注意:國有大型商業銀行,30%,這兩個指標。畢竟難啃的骨頭,要讓咱政府親身的做個表率。市場出於對銀行2019年的業績有着深深的憂愁。而目前銀行板塊的估值已處於歷史低點。

以下是銀行板塊的市盈率和市淨率歷年圖

創新發展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羣

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爲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鼓勵發行雙創金融債券,支持發展創業投資

點評:創新一直是國家在強調的,上面的這些新興產業大家估計也聽過了,不贅述。這裏的科創板是A股2019年的重頭好戲,帶來的就是創投板塊股票的熱炒、飆升。

國內市場

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

加快川藏鐵路規劃建設

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點評:經濟下行壓力巨大,還得有基建在下面頂着,總量上看,鐵路投資規模比2018年提出的7320億元有所提高。而這裏的亮點在於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也就是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產業。


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

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促進規則銜接,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人員往來便利化

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

加快補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短板

點評:國家不曾忘了誰?只是時間還沒到。每次區域戰略規劃的頒佈,都要引發股市的一輪爆炒,不知2019年會有什麼樣的炒地圖行情呢。


綠色環保

加快火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重污染行業達標排放改造

促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加快解決風、光、水電消納問題

點評:環保一直是這幾年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過去經濟的高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爲代價換來的,去產能,促綠色,必須的。而去產能帶來的是該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和相關產品價格的持續走高。

下圖是水泥和螺紋鋼今年的價格走勢,在印象中水泥和鋼鐵這種跟大環境經濟走勢相關度非常高的產品,在經濟承壓的大環境下價格應該是低迷的纔對。但實際情況確是不斷走高,其實也就不足爲奇了,大量的產能被淘汰出局,供應下來了,價格上去了。

社會民生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貼標準增加30元,一半用於大病保險

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

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

抓緊落實和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

點評:這些可是離我們最近的大好事啊,可見在醫療方面,政策向民衆傾斜的趨勢是沒錯的。問題是錢從哪裏來呢?當然是擠掉多餘的水分了。多年來,醫藥價格很多都浪費在了流通環節上。從年前政府“4+7”的批發價藥品採購開始,政府就在不斷擠水分,從2019年的力度來看,這一趨勢是沒錯的。未來只有優秀的醫藥公司,創新的醫藥公司才能存活下來,而靠低質走量的醫藥工廠是走不下去的。醫藥板塊一貫在A股有着穿越牛熊的屬性,卻在2018年中開始暴跌,也正是因爲此。這對醫藥行業是陣痛,而未來是光明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