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常見的散戶思維,大忌!!!

散戶思維,往往反映的就是人性的弱點!!以下七種常見的情況,你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一、 只做自己“熟悉”的股票

所謂“熟悉”某某股票的說法常常來自該投資者曾經買賣過這種股票,很可能還在這隻股票上有過獲利的經歷。然而,這不是真正的熟悉,而是有害的偏見。

典型的例子是上海萊士,它被稱爲“駛向世界的民族血液製品航母”,通過併購,成爲國內血液製品行業的龍頭。同時,也被稱爲A股股王,佈局三家上市A股公司的股票,投資收益不錯。而它的股價也從2013年初的1快多漲到15年的20多塊,很多投資者習慣於炒作這隻股票。然而在2018年三季度上海萊士炒股失敗虧了20億,累計跌停10個板!“熟悉”的股票一下子變得這麼陌生。市場的不確定性很大,我們在看待一家公司時,也要動態地看待其變化。

二、只買一隻股票或請人推薦一隻 “黑馬”

投資者的經驗早已表明,決定投資能否獲利、獲利多少的主要因素的確在於投資者能否捕獲極少數“好股”。既然如此,投資者只買一隻股票不是很有道理嗎?錯!

關鍵就錯在上述經驗僅僅適用於事後總結,而不適用於事前決策。就像你捕魚,事後看總是某幾個網眼捕獲了魚,但是你不能認爲下次捕魚只用這幾個網眼,你需要一張網,選股也是這個道理,通過自己的投資策略,選出一系列的投資組合。

三、不買貴的股票

10元的股票1元價格變化,100元的股票10元價格變化,兩者實質是一樣的,都是10%的盈虧比例。但是投資者常常產生一種錯覺,以爲10元的變化看要比1元的變化來的驚人。有的投資者認爲名義價格低的股票上漲1元、2元比名義價格高的股票上漲1、2元來的容易,所以低價股容易上漲、高價股不容易上漲。看看茅臺,大家就知道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有沒有看多的理由,股價還有沒有上漲的空間。

四、18元我都沒賣,現在跌到16了,還賣什麼;或者,6元我都沒買,現在漲到8元了,還買什麼

每當投資者手持現金準備入市的時候,都是一次從頭來起的選擇機會。投資者每一次交易時,不管以前是盈利還是虧損,都應當排除之前交易的影響。站到新的起跑線上,完整地從頭分析。投資者原本打算在18元賣出,依據是什麼?現在跌到了16元,上述依據是否依然成立?原本打算6元買入的依據是什麼?現在漲到8元了是否還成立?

五、抄底或者買跌的多、跌的久的股票

由於莊家通常比較喜歡這類低價股,“莊股”常常能爆發式地上漲。但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看,“莊股”只屬於偶然和例外的情況。股票市場不單單因爲跌的過多、跌的過久而上漲;也不單單因爲長的過多、漲的過久而下降,這通常是市場合力的作用。最後如果排除“莊股”的影響,一般股價從上升到下降的反轉比下降到上升的反轉相對容易的多。

買入和賣出股票當然需要理由,但是唯一合理的理由是判斷行情看漲時買入,看跌時賣出。其他的諸如跌的太多太久之類的智能算是輔助性參考信號。中國石油,跌下來就再也沒爬起來過。

六、某某炒股賺了幾倍

賭博和投資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賺了幾倍”正屬於賭博的範疇。以“賺幾倍”作爲正常的股市投資目標,這樣的投資理念是有問題的。

投資是一種職業,一種專業性的工作,是一場長期競賽,歸根結底是一種勞動。既然投資是勞動,那麼這種勞動的回報率就必然趨於社會勞動的平均回報率。試問,有誰曾跑贏上證綜指!!

如果非談投資股市最成功的人不可,那隻能說說巴菲特了。在他的40年投資經歷生涯中,年均收益率也才32%。

散戶就該有散戶該有的樣子,賺散戶該賺的錢。

七、某某推薦股票特別準,或者某某消息特別靈

市場演變的本質特徵就是深刻的不確定性。不少國內的投資者往往存有依賴他人的心理,這小道消息聽聽,那小道消息聽聽。衆所周知,國內股票市場目前還談不上信息公開流動,形成了從主觀部門、地方當局,到上市企業、莊家、機構再到散戶的三六九等。普通投資者往往處於信息鏈條的末端,連你都知道了的信息,那還叫信息嗎!

總結:

人類有如下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共性:在行爲習慣方面,如故步自封、自以爲是;在社會關係方面,盲目從衆;在心理方面,有急躁、貪婪、一廂情願、恐懼、敏感等表現。這些常見的錯誤其實反映的就是人性的弱點。

參考資料:丁聖元《投資正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