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那信》‖連接起來的書香世界

說起來也不嫌害臊,這本書的籤售(分享)會是我參加的第一個新書分享會,拿到的第一本作家親筆簽名。

想看它的緣由很簡單,因爲寫書的人我們很熟悉,在我的眼裏,一丹老師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渾身發着光的人。

然後這本書,一點也沒讓我失望。

其實書的內容並不是什麼特別大的觀點,給你說什麼道理,論述什麼東西。而是給你講一件件事情,講經歷,講感悟。

就像《紅樓夢》的作者一樣,不向你批判什麼,就展示給你看,至於什麼結論,由你自己看。

而我的感受主要分爲兩大點。


第一大點:我們的家,需要像一丹阿姨家裏一樣的連接。

一丹阿姨的家以前都是用書信交流的,我覺得用信連接起來的情感是很動人的,很多不能說的話,都可以在信裏得到釋放。

那種心靈上面的直接溝通,是很動人的一種情感。而一丹阿姨家裏的連接,並不僅僅是因爲書信,還有我所感悟的第二大點,家教,教育。

這裏第二點細談,先說說一丹阿姨家裏的連接吧,書信流行之時,他們便緊密相連,而書信逐漸淡出大家的視野之後,微信來了。

一丹阿姨的媽媽建立了微信羣,自己是羣主,剛開始的時候,一丹阿姨的媽媽甚至把每一個人的聊天記錄寫在一個小本本上面。

你會覺得有點可笑吧,至於嗎?但事情過後,回過首,你會發現那是一種親情的殷切希望,是對於這樣一種交流的歡喜與珍惜。是對家人的一種愛。

一丹阿姨的媽媽起着一個連接作用,即使失去了書信,還是擁有了連接親情的獨特方式。可見連接不侷限於方式,而是那一顆顆渴望連接起來的心。

說實話我太羨慕一丹阿姨的家了,和和氣氣,可以做到靜下心來好好的交流,而這種交流,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很難。


第二大點:家教,教育。

一丹老師一家都喜愛讀書,一丹老師的爸爸媽媽,丈夫,都是喜愛讀書的人,所以自然而然的,家裏會形成一種像是書香氣的氛圍。

這樣一個一個的人影響着,註定了家庭幸福美滿。一丹阿姨從小便被書香薰陶,她是幸運的。看着一丹阿姨的家我總會聯想起農村的孩子。書店幾乎是沒有的,即使是有,也是教輔或者亂七八糟的網絡小說。接觸不到,沒有這個機會。從小便少了一個與世界接觸的機會。一個開眼觀世界的機會。

環境的不同造就了種種不同的人生,所以一丹阿姨的家,遍地都飄着書香的氣息,伴隨而來的也是文氣的人生。


碎碎念:

一丹阿姨分享了許多家裏的事情,書信,我從裏面感受到了很大很大的積極向上的力量,也感受到了裏面不同時代下感情的不同,可我總是不自覺的聯想到我們,我渴望我們可以有一丹老師那樣的機會。

飽讀詩書,溫文爾雅。在沒有了對溫飽的擔憂之後,自信從容的面對這個世界。

一丹老師說,每一個年齡段的人看了都會有不同的感觸,而我想說,不是啊,普通人家,經歷的更多是像《平凡的世界》那樣的苦難。像如此“理想”的生活,不好遇見的。

所以,一丹阿姨的書,被我曲解了很多,我也知道啊,可是,所處位置不同,看見的也不同,在我現在的位置上,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視角太狹窄。

可沒關係,慢慢成長嘛,從一個孩子長大,總需要一些時間的。只要我的覺悟在,就不會太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