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阿里雲如何成爲中國第一,亞洲最大的雲服務廠商

  近些年以來,雲計算髮展迅速,這一前沿技術也已經成爲了下一代計算的關鍵所在。

  幾天之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用雲計算敲開數字經濟大門》,並且迅速成爲了輿論熱點。文中表示:"通過雲計算等新技術創造新的遊戲規則,實現"換道超車"。",中國企業應當把握住難得的機遇。與此同時其還高度評價了阿里雲的雲計算。

  福布斯調查顯示,中國已經成爲全球雲計算髮展最快國家

  國內阿里雲佔據市場份額近一半

  在國內,阿里巴巴最早看到了雲計算的價值,並且成功自主研發出了雲計算系統飛天,成功地技術支持雙11度過流量洪峯。

  日前,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發佈了一份2018上半年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報告。數據顯示,阿里雲公有云市場份額達到43%,連續3年蟬聯中國市場第一,市場份額也達到了第二名至第八名的總和。

  年營收首破200億,阿里雲成爲亞洲最大雲服務商

  根據此前公佈的2018中國獨角獸企業名單,企業服務行業的阿里雲以710.77億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三,成爲中國雲計算行業的獨角獸。同樣在2018年,阿里雲營收首次突破200億,一舉成爲亞洲最大雲服務商。

  從全球來看,阿里雲已經穩居全球雲計算市場排名前三

  除此之外,阿里雲近五年以來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中實現了快速攀升,一路超越谷歌、IBM等科技巨頭公司,已經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並肩成爲國際上前三大雲計算廠商。

  雲計算是否已經進入馬太效應?

  答案是對的,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評論認爲,"馬太效應"正在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中顯現,給出的理由是,以亞馬遜、微軟、阿里雲三者爲首的全球雲計算廠商,已經多年佔據市場的頭部,並且建立了無法逾越的技術以及市場競爭優勢。

  具體表現爲根據IDC追蹤的最近5年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報告,頭部三家雲計算廠商的市場份額不斷擠壓其他競爭者,市場進一步聚攏。

  之所以得出這麼個結論,原因還是雲計算產業的特殊性:用艱苦的研發和巨大的投入獲得的。這就將一批想要快速商業化落地、"投機取巧"的雲廠商擋在了門外。具體來說以下三點可以解答

  1、 雲需要規模。

  規模越大,技術紅利越大,越能夠提供前沿和穩定的技術服務。越尖端的技術能力,越能夠吸引更多客戶。滾雪球原理。

  2、 雲需要用自主技術。

  世界上前三的雲服務商都是自主研發了自己的雲計算操作系統,這是正面戰場,雖然投入很大、很難做,但只要是認真做雲的人,都會進入自主研發這件事。

  2012年之後,中國市場上出現了很多雲計算廠商,主要原因是美國廠商開源了私有云軟件OpenStack。但開源軟件開起來起點很高,但天花板很低。OpenStack本質上是一個私有云軟件,對大規模的公共雲集羣不適用,難以支撐超大規模擴展。

  3、 雲需要生態。

  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都有豐富的生態,這是規模決定的。這也是一個風向標,獨立軟件服務商追着誰,誰就代表了行業趨勢。廣袤的生態也意味着,阿里雲的客戶可以從生態裏找到他想要的複雜多樣的服務。鄭州無痛人流多少錢:http://mobile.sgyy029.com/

  而我們觀察前三位雲計算巨頭的共同特徵,就會發現,阿里也好,亞馬遜也好,都是電商起家,自身擁有各種豐富的商業場景的。他們的雲計算誕生於自身旺盛的計算力需求,同時通過自主研發,他們的所有技術和產品都能在內部得到廣泛的歷練,都有"實戰經驗",這不是紙上談兵可以完成的。

  所以,雲就是一種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生意,天然就會基礎設施化。預計一兩年之後,現在大家看到的雲計算戰爭都會消退,就像現在沒有人去打電網的戰爭一樣,永遠在打基礎設施戰爭的社會是沒有進步的,創新永遠是在基礎設施之上,才能百花齊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