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自我評價”

“媽媽,你覺得我今天表現好嗎?”

放學後的靜好一上車,慣常會問這句話。

有時,我會說:“嗯,表現還不錯。上課沒有影響其他人,也積極參與活動了。”這時,她會馬上順勢提出她的需求:“那我可以看一集動畫片嗎?”

瞧,她的重點原來在這裏。她通過對方的評價,來判定自己是否有資格提出下一步的條件。

我看清楚了她的“套路”,待她再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突然想要“反套路”。

“媽媽,你覺得我今天表現好嗎?”

“哦?你自己感覺呢?”

“嗯?我覺得……”她一邊說,一邊仔細觀察我,試圖通過讀懂我呈現出的情緒,來判斷自己表現的到底如何。這說明,她對“自我評價”這件事並不自信。

“呃~我覺得我表現的不太好。”

“是嗎?哪些方面呢?”我對這個答案很好奇,我想了解下她的“自我評價”和我看到的有多大出入。

“嗯……好像搶玩具了,還……嗯……”她開始努力的想,自己到底哪裏做的不好了呢?

活在當下的孩子,認真的投入在每一刻的生命中。他們一天當中的每個反應都出自那一時的需要。或錯或對,他們不會提前預判,只是知道,有個聲音推着他:“我就想這樣做,我就要這樣做。”所以,對與錯的評判往往是事件之後旁觀者給出的反應,而這個當事人卻彷彿是大夢初醒一般,面對結果“恍然大悟”。你問他:對了嗎?錯了嗎?改了嗎?在成人的追問下,看似“知錯就改”。可是真正做反思的實在是少數,更多的孩子是背了個積極改正的“標籤”,繼續嗨。

靜好也這樣啊,想了半天,早把今天干的“好事兒”忘光了。當然,若是她真做了感天動地的好事兒(比如幫誰做什麼了),自己絕對記得。那可是她最愛標榜自己的豐功偉績。

“媽媽,我今天可能表現不好……”目光低垂,楚楚可憐,具體哪兒不好,估計實在想不起來了。更大的可能,她根本沒覺得自己不好,您既然讓我說,我就認爲自己不好吧。

“爲什麼一定要認爲自己不好呢?”我問她。

“啊?嗯……我也不知道啊。我覺得應該是不好。那你覺得我好嗎?”

“我當然覺得你好啊,小孩子偶爾犯點小錯很都沒什麼,只要不傷害別人,自己也能保護好自己,而且積極參與活動,我覺得挺好的。”

“哦!”她如釋重負。“那,我可以看一集動畫嗎?”

哈哈,又來了。


這件事給了我一個很大的觸動。

孩子的“自我評價”機制到底是如何建立呢?

從業這些年,我見過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好不好”。

比如:他做了一道題,問我:“老師,你看這樣對嗎?”

我回答:“你自己認爲呢?”

他會馬上否定自己,說:“哦!不對,我再改改。”

改來改去,最後非常爲難的過來找我:“老師,這個我不會做……因爲我怎麼算都是這個結果。”

我回答:“這個本來你就做對了啊,爲什麼不相信自己呢?”

他太需要對方肯定的告訴他:“你是對的。”

如果沒有這個肯定的答案,那麼他就永遠找不到方向。

孩子自我評價的完成,首先需要擁有自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才能完成對自己的評價。

孩子的自信心怎麼去建立呢?這就回到了靜好的那個問題:“媽媽,你覺得我今天表現的怎麼樣?”

孩子在體驗邊界的過程中,暫時還不能完成自我評價。來自父母和老師的每一個正向的評價都像是一粒種子,種進那片培育信心的土壤中。每個評價在種下的時候,心中要有“果實”的成像,它最好不要張口就來,它應該是謹慎的,客觀的,具體的。具體到能幫助孩子去了解“邊界”。(哪裏不夠好,哪裏很好,哪裏還可以更好。)

待到一顆顆種子發芽和生長,孩子慢慢長大,一套自我評價的體系就開始在內在呈現。他清楚邊界,並認可自己,愛惜自己。

種子種的質量高,孩子內在評價系統就更成熟,更篤定,更有力量。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更認可自己,從每一句脫口而出的評價中開始覺察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