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與“智慧”

前幾日,一朋友問我:

慈悲”和“智慧”,

這兩個詞,在我的理解中是什麼意思?

平時我們經常會把這兩個詞掛在嘴上,但它們真正的意思還真很少去認真想過。在我的理解中,慈悲,便是對外界保有一顆善良的心,與人爲善、與物爲善,如果能夠經常做點好事,積點德,那就更好了。我那天忽然就想到了“日行一善”這個說法,如果真能夠每天做一件好事,那麼也算是慈悲了。而智慧,更多的是看待這個世界的看法,能夠意識到而不說出來的東西。

從知識的層次角度來分的話,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最低的是數據,如果你只是收集數據的話,最低層次的工作,數據很多很多,越往上去,有用的信息越少,知識就更少了,最後的智慧就達到了那種大道至簡的地步。

智慧可以說是從萬千數據之中凝結出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朋友說他聽到的一個老和尚的見解。慈悲和智慧這兩個詞,佛家說的最多。出家人“慈悲爲懷”之類,動不動來一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等等,這個老和尚給到他對這兩個詞的理解是:

慈悲,即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智慧,即是“不給自己添麻煩”。

事後想想,這兩句話真是絕了。

我們常說慈悲要對別人如何如何,其實最起碼的我們能夠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就已經是很高的境界了。自己老是給別人添麻煩還想着如何去幫助別人,如果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個世界需要你去關照的事情其實就很少了。我曾經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媳婦老是說他碗洗不乾淨,朋友說是因爲他們倆標準不同,這樣爭執下去其實會兩敗俱傷。而如果從慈悲的角度來看,我朋友確實是給他媳婦帶來了麻煩,會導致她去返工,甚至下次吃飯的心情都不好,因爲會想着這個碗可能沒洗乾淨。如果從老和尚對慈悲的角度來理解,朋友與其去爭執什麼各自的標準不一樣,不如把這件事做的讓她滿意了,就是不給她添麻煩,那就是慈悲了,事情也就簡單多了。他完全不必去做其他討好的事情,只是不給別人添麻煩,那麼很多事情就解決了。

智慧聽起來很玄乎,但能夠做到不給自己添麻煩就是很高的領悟了。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跟自己過不去。還是拿剛纔那件洗碗的事情來說,朋友媳婦老是說他碗洗不好,還導致了兩人之間關係緊張,其實她自己也很不舒服。其實這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了,如果她能夠稍微退一點,這樣想:洗不乾淨就洗不乾淨唄,我稍微偶爾幫忙洗下就行了。推而廣之,很多時候我們的問題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即便他做不好,又能怎麼樣呢?要做到不跟自己過不去就是很高的智慧境界了,但反過來說其實是最基本的境界,只有做到這點,你纔有資格去奢談其他的。

把慈悲和智慧聯繫起來說,就是一個對內和對外修行的結合。我朋友可能需要修點對外的慈悲心態,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他媳婦需要修點對內的智慧,即不要給自己添麻煩。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還真是很有意思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