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涉外婚姻和海外生活的一些看法

因爲我從事的工作和所處行業的原因,接觸的很多人結婚對象都是來自其他國家,俗稱老外。現實中我所認識的有嫁給日本政府官員(差點成了駐華大使)的,當然大部分還是像我一樣就是找個普通老百姓。

這些年在網上看到的對於涉外婚姻的看法非常極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上綱上線尤其對“外嫁女”妖魔化,還有些人雖然在國內找不到媳婦兒會YY自己能找個金髮碧眼的。當然也有英文連國內普通高中生水平都達不到的女性幻想着找個老外拿身份。

能不能成熟點兒?

今天早上又在豆瓣看到一篇文章,是針對YouTube上中國央視的女主播談自己爲什麼不找老外的視頻,po主就此展開談了談爲什麼(大部分)留學生沒找所在國家的當地男女朋友。主要談到了文化與飲食差異,也說到了語言問題。

他談的比較客觀,指出的問題都很實際,但是年輕人暫時遇到的是困難,其實之後的機會還很多,我作爲老阿姨畢竟癡長了一些歲數,多見了一些案例,也想展開再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語言和文化

太多人一方面想當然地以爲外語比中文簡單(低級),一方面又不理解爲什麼相當多的中國(女)人找發達國家的老外都是“下嫁”,在國內可能家庭條件還不錯或者本身受過很好教育,找的老外卻是沒上過大學的體力勞動者。這就是誤以爲另一種語言和文化的掌握只在朝夕,卻不知道要找個國人眼中更“體面”的對象需要提前付出多少時間去學習和提高。

語言不通是首要的問題和困難,如果確定要在說對方母語的國家定居,就必須克服語言關,想要有真正高質量的生活和圈子,雅思託福高分甚至滿分的程度只是一個起點,用來保證在溝通中避免非常低級的錯誤影響大事。同時也要嘗試讓另一方瞭解和學習自己的母語,有了孩子的話,最好創造條件兩種語言都學習掌握。

至於文化背景的真正瞭解,則是建立在良好的語言基礎上。很多人天天叫囂着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了不起,真和這種人接觸也體會不到他們被文明薰陶過。

一部分同胞看了些美劇和電影,自以爲提高了英語還了解了人家的文化,樹立了“西方(發達)國家的人說話都很直白、男女關係都特別隨便”之類的刻板印象。不要迷信,影視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完全不能代表現實生活。看多了會被誤導的。就算是在美國,也不是所有人天天蹲家裏沒日沒夜看肥皂劇的,應該動腦筋想想肥皂劇和誇張的綜藝都是拍給什麼人看的。換位思考,如果你想成爲白領精英/CEO/醫生/律師/科學家,有時間看這些嗎?

如果自己選擇了要生活在發達國家,必須做到把人家的官方語言掌握到和受過高等教育的母語人士一樣的程度,才能掃除就業/經商的基本障礙。除此之外,即使在西方很多人也是非常含蓄的,原生家庭富足/自己受教育程度高,說出口的往往就是真正意思的冰山一角了。和這樣的人打交道,聽到對方的每句話好好揣摩一下,表達時也要注意去模仿。

有些留學生一開口就Hey/Man/Dude,自以爲掌握了別人文化的精髓。打個勒脖工和黑人、拉丁裔同事交往是沒問題,如果是大老遠跑來受了高等教育將來想要做份白領工作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還是好好留意你作爲奮鬥目標的人怎麼說話吧。

二、飲食的問題。作爲一個全家族在國內從事了幾十年餐飲生意的吃貨我想聊五毛錢兒的。

1、首先,現在只要是生活在稍微富裕點的國家和地區,自己在家做飯的人都很少了,經濟發展得快意味着生活節奏快,忙起來更有理由不學做飯。本身自己根本不會做什麼中餐,成天在外面吃些刺激的東西,再埋怨別人不理解天朝美食,咦,你有什麼資格說你能代表全部中餐?如果自己什麼都會做,對方吃不了辛辣的咱還有的是清淡的:願吃麪食做麪食,願吃米飯做米飯,蒸菜炒菜拌菜、主食點心換着來,八大菜系做一遍(好幾年),看看對方還服不服?

2、你的語言程度能跟老外掰扯清楚嗎?這一點太重要了,要以理服人,什麼菜系什麼菜式是什麼來頭什麼講究,就算做不出來能跟人說清楚也行啊。死記硬背了幾千個單詞,抓耳撓腮來回說不清楚,人家也沒耐心聽啊。所以我一貫強調要學好外語,這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關鍵一環。你愛國嗎?愛國就請學好外語,把老外說得心服口服。

3、你真的瞭解“外國菜”嗎?

在國內吃過麥當勞肯德基、幾十塊錢山寨西餐的膠水牛排就敢說老外“成天就是漢堡沙拉快餐店”。好不容易出趟國花幾十萬上百萬留學成天都接觸的什麼階層?

即使出了國法國菜意大利菜全部都吃過了嗎?怕是去個稍微上檔次的館子連點菜都不會吧?成天抱着中超甚至網購買來的方便麪啃,就這品味還敢鄙視其他國家的料理?

如果本身有廚藝基礎,也都廣泛嘗試過/深入瞭解過法餐、意料、日料等等,怕是沒那底氣說國外東西都不好吃。

飲食差異絕大多數人只看到問題,卻沒有看到機會:正因爲老外對中餐的瞭解還太少,這裏面滿滿的都是生意機會啊,還有很多可以創造出價值。隨便列舉幾個:

比如可以思考怎麼培訓在海外做中餐的廚師,既可以培訓中國人也可以培訓外國人啊。

比如還有哪些中餐的品類可以在海外開發成連鎖餐館。

比如還有哪些中餐可以做成在國外能暢銷的方便食品。

比如還有哪些國外的菜式可以改良、開發成讓中國人喜歡吃的、能夠熱賣的品類?

有沒有想過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擴展多大的產業、創造多少市場和就業機會?

三、最後想說說混血兒的問題:

有一種迷思叫做:“啊混血兒都好漂亮啊,想生一個”。不吹不黑,給大家潑一桶冷水,混血兒也就是普通人,不是所有人都會在網上分享自己孩子的照片/視頻,你看到的都是讓你看到的,你看到的絕大多數是好看的,還有一部分在老外眼裏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好看的。

絕大多數人在現實中見的西方人太少了,也分不出好看難看,造成有些在自己國家乏人問津的在中國相對容易找到對象甚至奇貨可居。沒辦法,這個問題只能是交給時間,國家足夠富裕大家見的世面多了就沒那麼稀罕了。

混血兒長得好不好看和其他人是一樣的原理:

1、父母中至少有一方顏值中等以上。

2、如果不符合1,老天格外開恩給塑造得好一點。

不要簡單地爲了生混血兒或者覺得文化差異大有新鮮感就去找其他國家的對象。不管對方來自另外一個村鎮/城市/省份還是國家,必須要了解清楚雙方三觀是否接近、是否有另一方絕對不能接受的信仰或者生活習慣,再做進一步的決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