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圈存的祕密——去中心化的一個例子

之前聽說有一種消費叫插卡消費,也即閃付;總感覺挺雞肋的,因爲我們明明可以刷卡。最近突然想明白了,分享之。


插卡消費與刷卡消費的過程對比:

刷卡消費:刷卡後刷卡機讀取卡片的身份信息,與交易詳情、用戶密碼等一起發送給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確認密碼後,對銀行賬戶進行操作,並返饋刷卡機是否操作成功。

插卡消費:插卡後刷機器讀取ic芯片內容,包含賬戶餘額等信息,用戶輸入密碼後,刷卡機會直接修改ic芯片餘額信息和本地餘額信息完成交易。交易完成後(這時你可能已經走進一家咖啡廳並點了一杯咖啡)定期向數據中心發送交易記錄。

(以上過程純屬根據日常可見交易流程合理構建而來,並不保證其中內容真實性)


插卡消費的優勢:首先,插卡消費並不需要向數據中心發送任何請示,可以釋放出大量的網絡和計算的資源。其次,即使網絡發生故障,理論上仍然可以進行交易。最後,交易過程也會快幾秒鐘,如果這和排隊付款相比你仍然介意的話!

插卡消費的劣勢由於插卡消費中,數據中心把交易的權限分發給了刷卡機,數據中心便不能控制每一筆交易了,最多隻能做到知情。直接的結果就是,當你的ic卡丟了之後,電子錢包不能掛失;就好像你不可以打電話給銀行說:我的錢包丟了,申請掛失。


尾聲: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如果自己忙不過來,就交給別人處理。有一個詞叫“去中心化”,有興趣的可以搜一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