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流淌—樊登書友高磊專訪

高磊,座標太原,是一位人美心更美的80後。兩天前,我並不認識她。但是,因爲樊登讀書,因爲這神奇的互聯網,我們結緣了。

通過微信鏈接後,我們簡單交談了幾句。她說她是一名兒童教育領域的老師,正好我也是。同樣的職業經歷迅速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不同的是,她接觸的是特殊兒童領域,一羣生活在無聲世界裏的孩子。

我下意識地想更多瞭解這一羣孩子的成長經歷還有她的職業,便顧不上我們其實還不熟,冒昧的邀請她來羣裏做分享,她二話不說的就答應了,這讓我特別開心,至少證明我的真誠打開得到了她的積極迴應。

週三晚上的書友分享會如期而至。高磊的聲音溫和平靜。她說到和樊登讀書的結緣,一開始是因爲在一個書店看到一本書《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後,立刻被書中的內容吸引,後來試聽了樊登讀書的《非暴力溝通》、《活法》、《正念的奇蹟》、《幸福的方法》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在樊登讀書App聽書。從此,耳機裏的音樂換成了樊登書籍的音頻,每天堅持一篇讀書筆記,之後便是吾日三省吾身,讓她學會了更好的直面自己,直麪人生。

在樊登讀書,有一本書對她觸動最深,便是《父母的語言》,不僅僅是因爲她是一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裏面提到有一位植入人工耳蝸的聽障人士,正是她的職業所接觸的羣體。

什麼是聽障呢?也就是說這是一些聽力有障礙的人士。他們之中大部分是先天性聽力障礙,需要佩戴助聽器或者人工耳蝸才能聽到聲音,然後通過不斷的康復訓練,纔有可能和健全人士進行溝通交流,這個康復過程漫長而艱辛。有的孩子植入人工耳蝸以後,好幾個月對聲音沒有任何反應,還有的孩子即使聽到聲音,但是從能聽到會說,也需要至少一兩年的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年齡只是其中一種表達方式,因爲他們除了生理年齡,更重要的是聽覺年齡,也就是樊登老師所講到的聽覺生日。你可能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朋友,剛剛植入人工耳蝸三個月,那他的聽覺年齡就只有三個月。有一部分的小朋友的認知能力可能會因爲他的這個聽覺年齡會受到影響。

高磊說,在康復中心,感動和驚喜時常在上演。比如有一個孩子,六個月的時候開始佩戴助聽器,當時由於年齡太小,沒有辦法接受康復訓練,所以就給了他家庭康復的指導在家中進行聽覺康復訓練,一歲半的時候,他再次接受系統的康復訓練。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叫媽媽,叫不清楚,一直是媽媽媽媽媽這種間斷的音。有一天在上課的時候,她拿出來一隻斑馬問他,寶貝,這是什麼呀?小寶貝想了一下,然後說: 斑馬,那個聲音特別清楚。當時孩子的媽媽和奶奶驚訝得熱淚盈眶。現在孩子三歲了,聽覺跟正常人無異。這個過程有多麼的艱辛,大概只有當事人能感受到。重新收穫一個健康的孩子,對這些父母來說,簡直是得到了上帝的恩寵。

如今,高磊在她的聽障兒童康復工作崗位已經整整呆了15個年頭!  倘若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我想任何一個普通人都無法堅持這麼久。她希望全社會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到這個羣體,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有愛的動作,都可以幫助這些特殊的兒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

高磊,一個普通的老師,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了什麼是最好的《活法》。

—— “如何能夠活得更好?珍惜那個爲了理想而活下去的自己,珍惜那個爲了夢想而不懈努力奮鬥的自己,同時也能接受逆境的考驗,接受現實的考驗,無論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的,還是即使努力了也改變不了的,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懷着這樣的信念,在無法改變的現實中活出真實的自己!


關於樊登讀書,高磊感言】

我想說的是通過書能看到自己,通過書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從內而外不斷成長,樊登讀書能給予我的也不僅僅是讀書、聽書那麼簡單。以下是我在讀書筆記中所寫到的一段話,希望跟您一起分享。“人爲什麼要讀書、學習不斷進步,我慢慢有所領悟,不是要多麼學識淵博、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而是要成爲一個溫暖的人、一個穩定的人,一個不抱怨、不強求的人。因爲通過書認識世界、認識自己,那份收穫、那份震撼、那份感動,不是其他任何東西能帶來的。

感謝書友高磊的分享。

她讓我再次相信: 愛,可以創造奇蹟!

讓愛流淌起來吧,在你我之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