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小暖》∣文思涌動,難老之法,長壽之道

最近兩三個月工作之餘需要準備專業考試,讀書寫作計劃就暫時推後了。不過,我依然希望自己能在不影響備考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好時間,堅持閱讀,堅持寫作,儘量保證每週兩篇的高質量讀書筆記或者其他文章。

正如《卻老》中孫犁同志提到寫作是他的最好的休息。我也同樣這樣認爲,在緊張的複習過程中,能抽出時間來閱讀和寫作,調整自己的思維和狀態,從而達到張弛有度,勞逸結合,對於我來說,就是最好的休息。

這兩天抽空拜讀了汪老第一輯《歲月如詩》的最後兩篇文章《卻老》和《晚年》。其中,我很喜歡《卻老》一文,十分富含哲理。

汪老在文中起始發出感慨:不知不覺,稀裏糊塗,人就老了。衰老雖是必然的,但也要儘量使自己老得慢一些。那麼,如何使老變得慢一些,汪老有自己的見解。

首先,就要保持思想的年輕,切莫僵化,要和年輕人多接觸,相交忘年,接受指導,相互學習。汪老果然是一代文學宗師,不僅文學修養功底深厚,還謙虛好學,思想先進,追求進步。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央視名嘴白巖鬆曾做客廈門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在《我眼中的這些老頭》的講座中,白巖鬆娓娓講述了他與許多老人的故事,並引用穆欣老先生的話告誡年輕人:“一個年輕人想要完成一種蛻變式的成長,需要兩個條件——經歷一場轟轟烈烈的或成功或失敗的戀愛,以及和老人聊天。”他建議年輕人,和一個老人聊天,要讀他的文字、人格和智慧。他說的,的確如此。

其次,很重要的是得經常用思想,長葆思想的活潑和流動。汪老在此還以晉祠三絕之一的“難老泉”作爲引喻。聽說,難老泉水是從源於地下一丈深的石巖中流出,清澈如玉,常年不息。泉水之所以難老,因爲流動。人的思想也是如此,常用,則靈活敏捷;老不用,就會遲鈍甚至癡呆。

汪老提到想要常用思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寫文章。他講:“平常想一些事情,想想也就過去了。倘要落筆寫成文章,就得再多想想,使自己的思想合邏輯,有條理,同時也會發現這件事所蘊藏的更豐富的意義。”我想這應該就是“文思涌動,難老之法,長壽之道”了吧!這不僅適用於那些研究文學和以寫文爲生之人,也適用於平常以閱讀寫作爲愛好的羣衆。但,文章也不是那麼好寫的,文學大師們固然可以思緒寬廣,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即使沒有什麼好寫,也可以發揮聯想去創造好的文章。可是,有什麼祕訣可以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也能堅持寫好文章呢?

汪老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莊稼人學種地,老人們常說“力氣越用越有”,寫文章也是這樣,文章越寫越有,老不寫,就沒有,寫文章最好要養成堅持的習慣。就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都說他有得寫沒得寫,一天至少要寫五百字,因此直至後來,筆下仍極矯健。其實,我作爲一位寫文愛好者,也深有同感。若幾天因爲偷懶或者緊急的事情耽擱,沒有堅持寫點東西,心裏就會空落落,再想下筆寫時,就會發現思想停滯,靈感頓失,彷彿沒有辦法再落筆成文。

最後,汪老上升到研究“二十一世紀文學”的高度,從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民族文化與外來影響的兩個方面建議:一個弄文學的人,倘不願速老,最好能搞一點現代主義,接受一點西方的影響。汪老對“現實主義”和“民族文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現實主義是能容納一切流派的現實主義,民族文化傳統是不排斥外來影響的文化傳統。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是可以融合的,民族文化和外來影響也並不矛盾。

正如人體需要接受一點刺激,促進新陳代謝,減緩老去的速度。現實主義如果不吸收現代主義,民族文化如果不接納外來文化,就會衰老,乾枯,成爲木化石。所以,研究或者喜愛文學的人,可以將兩者充分融合,極盡文化的交流與思想的碰撞,再落筆成文,流傳後世。


注:暘瑫私塾“同讀一本書”活動的第5本書汪曾祺先生的《人間小暖》。

閱讀時間:2019年3月26日

閱讀頁數:26-32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