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東坡故里—眉山

近日,讀到《蘇東坡傳》第二章《眉山》。《眉山》這章詳細介紹了東坡先生誕生的故里、至愛的親人和當地古風遺俗。蘇東坡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生於四川眉山。

在中國文學史上,眉山鎮以當地一個傑出的文學世家而聞名天下。這一家便是蘇家,亦即人所周知的“三蘇”。蘇洵,生有二子,長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次子蘇轍,字子由,父子三人佔“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

據我瞭解,“三蘇”並稱始見於宋代王闢之《澠水燕談錄》。 該書卷四“才識條”說:“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爲老蘇,軾爲大蘇,轍爲小蘇也。"“三蘇”因爲在文學上的突出成就,有“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美稱。

然而,蘇軾的父親蘇洵並非年少成才。《三字經》中傳誦“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可以說,蘇洵是“大器晚成”。蘇軾兄弟登科時,蘇洵想到自己曾科場失敗,嘆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即使如此,但是他的努力、自律與堅持的精神,必定對兩個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重大影響。歷史已經給予了證明。

其實,蘇東坡身上獨特的氣質、絕美的才華和完美的人格魅力也遺傳於他那位“不識字,但人品不凡”的祖父。“身心精力過人的深厚,胸襟氣度的開闊,存心的純厚正直,確都潛存在老人的身上。”

他祖父不像別家那樣儲存食米,卻以米換谷,在自家穀倉中存了三四萬石之多。別人不知道他何以如此。隨後荒年歉收,乃開倉散糧,這時別人才知道他當初爲什麼廣存稻穀——因爲稻穀可藏數年。說明這老漢睿智聰慧、心懷寬廣、善良灑脫。

朋友疑他兒子不讀書卻不肯管教,他平靜地回答說:“這個我不發愁。”看來“知子莫若父”啊!他堅信他兒子定當不俗。我已真心折服於這位老漢對兒子的判斷力和洞察力,也許正是這種堅定不移,超乎尋常的信任成就了蘇洵,成就了後來的“三蘇”!

關於名諱,中國自古趣事衆多。雖然麻煩,但卻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是國人隱埋在骨子裏的默默溫情。現在沒有這些忌諱,倒似乎少了些敬畏與厚重感。           

我想起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爲了避免與“世民”兩字衝突,人們將“觀世音”改名爲“觀音”,看來菩薩也得給皇上讓讓路;接着,還得將“民部”改稱“戶部”,這政府部門若不趕緊換招牌,估計“吃不了兜着走”了。

此處說的兩位女詩人是五代時前蜀的黃崇嘏和後蜀的花蕊夫人。黃崇嘏被稱爲“女狀元”,在明代楊升庵《麗情集》、馮夢龍《喻世名言》和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有記載。花蕊夫人有《花蕊夫人宮詞》,因爲是孟昶的寵妃,在有些詩集中的名字叫孟昶妃。

這裏說到女詩人,就讓我頓然想起薛濤。現在世人都在感慨王菲與謝霆鋒的姐弟戀,其實,一千多年前的薛濤和元稹也是熾烈震撼的姐弟戀。爲了寫情書方便,薛濤還專門用心製作了“薛濤箋”。雖然,生性風流的元稹只給了薛濤三個月的短暫幸福,但是,每每讀到呆板的印刷體的文字,腦海裏依然會出現畫面,感受得到薛濤箋上的似水柔情: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四川的居民都耽溺於論爭,酷愛雄辯之文。甚至在中等社會,談話之時都引經據典,富有妙語佳趣,外省人看來,都覺得充滿古雅精美的味道。而且,在節奏和韻律上有一種音樂般的鏗鏘美感。林老講,四川人爲律師,必然傑出不凡。

所以,眉州人遂有“難治”之稱。蘇東坡生於此地,受此文化影響,所著之政論文,清晰而有力,雄辯而無礙,巧於引喻取譬,非常人可望其項背。

天才的誕生與流芳百世必不是偶然,尤其是以精神、靈魂與人格而永令人讚歎傳頌敬仰之人的誕生更是天地之孕育。眉州自然古樸、民風淳正之古風遺情;蘇家純厚正直、才智超羣的遺傳基因,“三蘇”的出現是那時那地那人的共同瑰寶。


注:暘瑫私塾“同讀一本書”活動的第4本書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

閱讀時間:2019年3月16日

閱讀頁數:11-16第2章《眉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