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倉」清明祭祖歸來閱清明

搬塊黃土壓一張燒紙於墳頭,點幾株香插在墳腰,張張燒紙,頁頁冥幣慢慢地在墳前燃燒,一根長長枯樹枝不停地翻動,一行青煙帶着燃過的黑色灰片,隨風嫋嫋飛向天空,翻過大山,飄向遠方……

掐一塊臘肉、灑幾滴酒,掰幾塊點心,點幾支香菸,唸叨着“太爺,領錢來,拿東西來,過去沒有的,現在都有了,您就大手地花,敞開地吃吧……”默默地磕頭,深深地作揖。


“砰!砰!砰……”二十五響嗖地一聲接一聲竄向藍天,在幽靜的山谷中炸響,頓時,山間縈繞着響亮的回聲,驚得兔子亂蹦,野雞亂飛,花兒欲墜。

望着墳頭飄動着的那張白紙,我眼裏滾動着淚珠,依依不捨地離開,又趕往爺爺奶奶還有母親的墳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跟往年一樣,清明節,我驅車百餘公里,趕回華池縣白馬鄉大山深處的老家祭祖,所不同的是,往年不是天空佈滿陰雲,思念的雲!就是下着淅淅瀝瀝的雨,思念的雨!而今年清明,天朗朗,風陣陣,吹的黃土四處奔走,好似祖先一個個耐不住性子,鑽出深埋的墳裏,遙望後背兒孫是不是在送錢的路上。

上完墳,頂着烈日,在大山深谷裏鑽來繞去返回,一股股黃土如團團白雲尾隨不散,時而撲向車前,好似先人們在訴說着什麼,又好似叮嚀:“慢慢走,記得明年再來……”

晚上回到家,茶飯不思,點支菸悶悶不樂地抽了起來,故去的親人一個個往事如電影播放於眼前,不時的令我追思不已,感懷不已,唉,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人的一生太短暫了……

鬱悶無聊之中,打開微信,心不在焉地瀏覽起來,一條條信息閃過,突然,“你一定不知道:清明節的由來竟如此悲涼!”(聽書369)跳入眼簾: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

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

晉文公和衆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隨手將介子推可歌可泣的傳說一同記錄,一同懷念。

願逝去的親人,安好!願活着的人們像大山裏的桃花,陽光燦爛!

2019年4月5日於黃土高原西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