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低質量努力嗎?

1

最近的日更陷入一個比較艱難的狀態,自己的眼界有限,難以找到好的話題可以深入的進行構思和發表觀點,又不想將自己的視野僅僅侷限於今天哪個娛樂明星又如何如何,一味的去追踩熱點而無內涵。

而日更與早起的行爲更加淪爲一種形式。每天我依然會在五點的鬧鈴響起開始打卡,但有時候醒來並沒有認真去構思一些東西反而會刷一會微博,發現時間不由自主的就流逝了。寫的東西也不併不都是精雕細琢認真思考的結果,反而有點敷衍,爲了寫作而寫作。甚至有時候完成寫作了,還會睡一個回籠覺。

這與我想要好好利用清晨時光提升自我的初衷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

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知道我已經陷入了一種低質量努力的自我感動的怪圈。

2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問題很常見。有很多人時常勵志,卻時常打破誓言,或時常被自己的努力所自我感動,最後卻發現收穫寥寥。

比如那些在朋友圈瘋狂的曬加班照的人。他們總是一張張加班照來用來顯示自我的努力,可是很少有人去思考這加班是否是有意義。究竟是工作量超負荷?還是因爲上班時間的過度低效導致不得不加班?甚至是加班的期間是否有效率,是否有意義一定要那麼晚?誠然確實有一些人,工作量過大導致不得不加班但也有很多人正是因爲上班時的無所事事導致了自食惡果。而這種行爲的本身並不值得鼓勵與讚賞。

拋開工作生活也是如此。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我們騰出時間來陪伴家人。但現代社會很多人的家庭生活的全部也無非就是你抱着手機在東邊、我抱着手機在西邊,缺乏交流,沒有對話,這樣的陪伴在我看來也是毫無效率毫無意義的。表面上好像滿足了自己的想法,看起來是一個體貼照顧家人的人,但說到底也無非一種自我感動罷了。

3

我一直以爲真正的努力從來不是這樣的。不需要自己喊口號、不需要每一天勵志、不需要打雞血。努力是一種持續的生命狀態,而非短暫的爆發。就像跑步,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可能永遠用百米衝刺的速度去跑。當然以百米的步速也跑不遠。

真正的努力是一種習慣而產生的自然。我常常覺得自己最努力的時間大概就是中考前期了。那會兒真的能做到完全的有價值的努力。每天基本上都能八九點睡覺,但是早上可能四五點爬起來寫作業。算下來需要三小時完成的作業,從來不會拖到三個半小時。時間極其有效,但自己並沒有感覺特別的疲累,精神上毫無負擔。最終要的是當年上學的時候我們總覺得努力學習是學生本能,理所當然,並不覺得這樣有多辛苦,需要多麼勵志與讚賞。

而反觀現在呢?我們做一件事要立flag,要很多人去見證,要買很多設備,要打卡,要自我激勵。要有儀式感,用一切告訴自己:“”我在努力“”,然後自己被自己所感動,但是大多數時候這種狀態並不持久,或則缺乏效率,沒有價值。

而最可怕的是這種低效的消耗生命的努力,很多人卻意識不了,總覺得自己在努力中。等到最後結果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就直說,我也努力了,但是上帝不幫我。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思考一下自己的狀態。是不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投入了100%的心力?是否在這個過程中做到絕對高效?如果沒有,那麼意味着我們需要徹頭徹尾的改變了。

4

我知道我需要改變。而我改變的源頭得源於輸入,沒有輸入我不能做到持續高質量的輸出。所以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不是去想着文章的技巧應該如何提升,而是應該確確實實把讀書作爲自己的日常提上日程本,這樣纔可以再給我的日更注入生命避免虛浮無味。

在整個努力的過程中,我需要不斷自省,保持高效與時間的高度利用,這樣纔會在這過程中真正的有所收穫,纔不枉費我們投入的時間。我們也纔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充分的享受生活,實現自我的勞逸結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