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机器人消费全球居首但是竟然……

韩国是最喜欢使用机器人的国家。在体现每1万名劳动者所对应工业机器人数量指标的“机器人密度”中,韩国的数据为710台,是全世界平均值(85台)的八倍以上(以2017年末为准)。韩国自从2011年在这一统计中超过日本之后,多年来一直蝉联第一,将排名第二的新加坡(658台)和排名第三、第四的德国(322台)和日本(308台)远远甩在身后。 


韩国已经成为机器人消费的大国。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发布的《2018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韩国在2017年一年内共售出了4万台左右工业机器人,仅次于中国(13.8万台)和日本(4.6万台),市场规模位列第三。销售额也仅次于中国(45亿美元)、北美(25亿美元)、德国(18亿美元)和日本(16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五(6.6亿美元)。韩国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朴尚洙(音)表示,“在电气电子产业领域,操作简单且价格低廉的机器人销量较高,因此比起销量,销售额的排名稍低”。 

然而,韩国虽然在机器人利用率上高居世界第一,在机器人制造技术上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机器人产业环境脆弱,韩国至今还没有任何可以在世界市场进行竞争的机器人专业企业。因为缺少专业企业,韩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大部分都依靠进口。因此,韩国机器人零部件的进口额是出口额的四倍以上(以2017年为准)。零部件技术能力低下,自然会导致机器人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 



人才短缺的问题更为严重。大部分高级人才都倾向于在大企业乃至政府研究所工作,企业很难招聘到优秀人才。事实上,2017年机器人产业实况调查结果显示,26.8%的机器人企业都表示“人才短缺导致公司技术研发进展困难”。 

专家们建议,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鉴中国的做法。中国为培养机器人人才,每年都会举行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IRO),在全国设置了大约120个机器人专业学校,进行机器人专业技术培训。从IRO参赛者的年龄来看,韩国大部分参赛者都是初高中学生,而中国的大部分参赛者都是小学生,体现出了早期教育的效果。 


韩国还需要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朴研究员表示,“机器人产业只有同时扶持源技术开发和产品商用推广,才能取得较大效果”,“政府在制定扶持政策是应该考虑到这些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韩国从机器人的第一使用大国变成生产大国”。



素材来源于网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