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聖寺三塔遊記

      崇聖寺東臨洱海,西靠蒼山龍椅,位於雲南省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點蒼山麓,洱海之濱,實屬風水寶地。史載大理國(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語:Dablit guaif)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全國尊崇佛教,歷代國君多於暮年禪位爲僧。大理國於公元937年由段思平建國,至公元1253年爲蒙古國所滅,從歷史朝代言歷唐宋元三朝。國滅後原大理國君段興智被任命爲大理世襲總管。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雲南行省,加強了中國對西南邊陲的統治。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稱爲“天龍寺”。崇聖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聖金像、“佛都”匾)聞名於世,但崇聖寺與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毀於歷代的戰火及自然災害。現在的崇聖寺是2003年8月8日重建,並於2005年4月22日竣工。其所屬的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剛進得大門,就看到巍峨聳立的崇聖寺三塔,心裏感到十分震撼。買了門票電瓶車直達崇聖寺。崇聖寺是當之無愧的皇家寺院,其氣派與格局自然別有一番風味。

    崇聖寺始建於南詔時期,具體建造情況說法不一。崇聖寺建成之後即爲南詔國、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崇聖寺所崇之“聖”爲觀音,當時,大理地區對觀音崇拜極爲勝行。大理國二十二代皇帝中,曾有九位到崇聖寺出家爲僧。公元1056年,緬甸國王曾兩次來崇聖寺迎佛牙,大理皇帝段思廉在寺中以玉佛相贈。史上崇聖寺在清咸豐年間燒燬,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20世紀80年代以來連續進行了崇聖寺的恢復重複。1997年重修鐘樓,重鑄了“建極大鐘”。以後又修建了“聚影池”、重建了“雨銅觀音殿”等。爲了改變有塔無寺的狀況,大理文化局於2004年斥資重建了崇聖寺,重建工程以保護三塔爲核心,在保持已建成的鐘樓、雨銅觀音殿、前導區環境格局的基礎上,建築羣落按主次三軸線、八臺九進十一層佈局,主要建築有金翅鳥廣場、山門、護法殿、彌勒殿、十一面觀音殿、大雄寶殿、阿嵯耶觀音閣、望海樓、羅漢堂、祖師殿、千佛廊等;各殿堂佛像以《張勝溫畫卷》(又稱《大理國梵像卷》)及明代梨廣修所塑的筇竹寺“五百羅漢像”和三塔中發現的文物爲藍本,按大理多元文化、佛教禪宗密宗兼容幷蓄的特色佈局澆鑄,617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銅澆鑄而成,其中599尊(件)貼金彩繪。整個仿古建築羣落佔地600畝,建築面積20080平方米,屬於漢傳佛教寺院。2005年4月22日,崇聖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


    進入大殿,不同於其他寺院供奉彌勒佛,崇聖寺印入眼簾的是一尊黑色的天神,據傳爲大理守護神。爲拯救大理百姓不惜觸犯天條而犧牲自己,大理人民感念因而供奉其神像永世不忘。虔誠地朝拜,耳邊導遊解說佛教的意理,佛教以慈悲喜捨爲懷。對家人,對衆生,應該包容一切,言語溫和,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都不可意氣用事,更加要講究仁慈互敬。佛教講實修,講因果。衆生畏果,菩薩畏因。因上努力,果上增緣,不可本末倒置。欲要求財,先行佈施。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極目遠眺,滿天祥雲。只見大雄寶殿上方突現五彩斑斕的琉璃雲,蔚爲壯觀,彷彿千佛顯聖。崇聖寺彌勒殿上空,出現了一朵潔白的蓮花,久久不散,令人歎爲觀止,種種瑞象,始信佛法不虛也。







        從崇聖寺乘車出來到了三塔,一睹其芳容。大塔頂供奉佛舍利,佛祖保佑歷經滄桑而不倒。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五月六日,大理髮生強烈地震,崇聖寺遭受嚴重破壞,“塔裂三尺許”, 史藉載“城郭人廬盡紀,中塔(大塔)折裂如破竹,旬日複合,突然無瑩”。就是說明朝時雲南大地震使大塔開裂,像破竹子一樣裂開,但過了一個禮拜左右又複合如初,絲毫無損,真乃神奇也。




    沉浸在三塔和佛舍利的神妙之間,一時不知今夕何夕。靈山楞嚴一會猶自未散,幾世曾經來得佛陀跟前。天色漸晚,出得山門,幾朵花兒鮮豔。天空中更似出現觀音菩薩般的祥雲,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須知萬法唯心,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菩薩的慈悲,盡虛空遍法界,無機不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