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圣寺三塔游记

      崇圣寺东临洱海,西靠苍山龙椅,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实属风水宝地。史载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大理国于公元937年由段思平建国,至公元1253年为蒙古国所灭,从历史朝代言历唐宋元三朝。国灭后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现在的崇圣寺是2003年8月8日重建,并于2005年4月22日竣工。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刚进得大门,就看到巍峨耸立的崇圣寺三塔,心里感到十分震撼。买了门票电瓶车直达崇圣寺。崇圣寺是当之无愧的皇家寺院,其气派与格局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时期,具体建造情况说法不一。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大理国二十二代皇帝中,曾有九位到崇圣寺出家为僧。公元1056年,缅甸国王曾两次来崇圣寺迎佛牙,大理皇帝段思廉在寺中以玉佛相赠。史上崇圣寺在清咸丰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进行了崇圣寺的恢复重复。1997年重修钟楼,重铸了“建极大钟”。以后又修建了“聚影池”、重建了“雨铜观音殿”等。为了改变有塔无寺的状况,大理文化局于2004年斥资重建了崇圣寺,重建工程以保护三塔为核心,在保持已建成的钟楼、雨铜观音殿、前导区环境格局的基础上,建筑群落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布局,主要建筑有金翅鸟广场、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望海楼、罗汉堂、祖师殿、千佛廊等;各殿堂佛像以《张胜温画卷》(又称《大理国梵像卷》)及明代梨广修所塑的筇竹寺“五百罗汉像”和三塔中发现的文物为蓝本,按大理多元文化、佛教禅宗密宗兼容幷蓄的特色布局浇铸,617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铜浇铸而成,其中599尊(件)贴金彩绘。整个仿古建筑群落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属于汉传佛教寺院。2005年4月22日,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


    进入大殿,不同于其他寺院供奉弥勒佛,崇圣寺印入眼帘的是一尊黑色的天神,据传为大理守护神。为拯救大理百姓不惜触犯天条而牺牲自己,大理人民感念因而供奉其神像永世不忘。虔诚地朝拜,耳边导游解说佛教的意理,佛教以慈悲喜舍为怀。对家人,对众生,应该包容一切,言语温和,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不可意气用事,更加要讲究仁慈互敬。佛教讲实修,讲因果。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因上努力,果上增缘,不可本末倒置。欲要求财,先行布施。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极目远眺,满天祥云。只见大雄宝殿上方突现五彩斑斓的琉璃云,蔚为壮观,仿佛千佛显圣。崇圣寺弥勒殿上空,出现了一朵洁白的莲花,久久不散,令人叹为观止,种种瑞象,始信佛法不虚也。







        从崇圣寺乘车出来到了三塔,一睹其芳容。大塔顶供奉佛舍利,佛祖保佑历经沧桑而不倒。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五月六日,大理发生强烈地震,崇圣寺遭受严重破坏,“塔裂三尺许”, 史藉载“城郭人庐尽纪,中塔(大塔)折裂如破竹,旬日复合,突然无莹”。就是说明朝时云南大地震使大塔开裂,像破竹子一样裂开,但过了一个礼拜左右又复合如初,丝毫无损,真乃神奇也。




    沉浸在三塔和佛舍利的神妙之间,一时不知今夕何夕。灵山楞严一会犹自未散,几世曾经来得佛陀跟前。天色渐晚,出得山门,几朵花儿鲜艳。天空中更似出现观音菩萨般的祥云,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须知万法唯心,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菩萨的慈悲,尽虚空遍法界,无机不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