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馬雲,失落的碼農

 

上一次見到馬爸爸還是在參加阿里巴巴 18 週年年會時,那天在黃龍體育場,馬爸爸像一個大家長一樣,和底下的 6 萬名員工嘮嗑、談心。而昨天在阿里內外直播裏,馬爸爸和大家談了談最近熱議的 996,結果引發了更加多的爭議。

 

之前對於 996 我都沒有發聲,很簡單,在我看來,這件事情是討論不出結果的。

 

畢竟,這是一場資本家和勞動者之間永恆無解的辯論。就像男女朋友爲了某個問題吵架,男生一心想的是怎樣去一步步把問題解決掉,而女生想的卻是你是否關愛她。兩個完全不同層面的爭論,自然不會有結果。而且,事情鬧越大,對於弱勢的勞動者(男朋友)而言越不利。

 

但既然馬爸爸也官方發言了,我也想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對資本家而言,他永遠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希望勞動者能夠像他自己一樣,熱愛工作、努力拼搏,甚至把原本屬於各自家人的時間都投入到工作裏。

 

就像東哥說的:“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一定是一起拼殺於江湖,一起承擔責任和壓力,一起享受成功的成果的人!“。

 

是的,聽起來很熱血、很霸氣。但是,作爲弱勢一方的勞動者,我們感受更多的,是工作對於個人生活和家庭的壓榨。

 

大多數人加入一家企業只是爲了掙錢,對,掙錢。作爲資本家的你可以住着豪宅開着敞篷,隨手在澳洲購置別墅,而我們卻每天在爲房租苦惱,爲生活發愁。

 

所以作爲“兄弟“的你,其實一點都感受不到我們真實的處境,當然你也不會真正考慮勞動者們的處境。

 

你要我們一起承擔責任和壓力,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們並享受不到多少成果。看似不斷上漲的“薪水“,絕大多數都被逆天的房價和大肆發行的人民幣給稀釋成“水“。

 

想問下東哥,那些“拋棄家庭陪伴、和你 996 拼殺、承擔責任和壓力“的兄弟們,究竟能享受到多少“成果“呢?等到有一天江山打下來了,你又開始把這些兄弟標記成“三類人“,冷酷實施你所謂的淘汰機制。

 

很多人笑說:“東哥稱你是兄弟,你還真把自己當兄弟了?“。之前也有個段子:北京某大公司工作的工程師,薪資比普通人高不少,在某天晚上熬夜加完班回家時,路上買了三十塊錢的水果,到家後,覺得自己花錢多了。

 

這個聽起來是段子,但背後卻是真實的心酸。

 

對於中國老一輩創業者而言,他們經歷的是從貧瘠土地上殺出一條血路,同時還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裏,時刻保持高度緊張,才能夠不被淘汰。因此,他們也希望這樣去要求現在的年輕人,去熱血、衝殺。

 

但坦白說,中國大多數年輕人都喪失了談理想、談奮鬥的資格。

 

上一輩的年輕人,心裏想的是:“美國人能做到,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中國經濟在崛起,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創造未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我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去打造一家企業,然後改變世界“。

 

而現在的年輕人,心裏想的卻是:“房價要漲到什麼時候纔是個頭“,“爲什麼工資漲了,我卻沒有一點欣喜“,“我住的房子爲什麼又要漲房租“,“買什麼學區房,就算唸到清華畢業,你都買不起房“,“我好羨慕別人可以當房奴,但我又不甘心當房奴“。

 

房價已經綁架了多數年輕人的夢想和未來。他們人生的熱情和屬於年輕人的熱血,從畢業離校後,就被現實不斷摧殘、打壓。他們開始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很難打破階層固化;當別人輕輕鬆鬆全款買房時,而自己還需要爲了 30% 的首付再奮鬥 3-5 年;當自己熬夜通宵加完班後,卻要把掙來的大部分交給房東和房產公司。

 

對於這樣一羣身處在壓力和焦慮中的年輕人,早就不相信雞血了。

 

所以,本文想對老一輩的企業家們說:奮鬥沒有錯,拼搏也沒有錯,但是我們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順着自己內心的理想去奮鬥,而不是被企業家以奮鬥之名,綁架着我們去 996

 

當然對於年輕人,抨擊資本家 996 其實效果不會太大,但也不用覺得沮喪。這個時代仍然機會很多,互聯網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和創新空間。我們要感謝上一輩企業家的努力,創造了新興、繁榮的互聯網市場,更要向他們學習,他們身上特有的吃苦耐勞和腳踏實地的企業家精神。

 

而馬爸爸們,爲社會創造價值之餘,也希望你們儘量做個仁慈而理智的資本家吧。

 

把追求雞血 996 的時間,用於思考如何提高企業運作效率吧。人類真正的進步,靠的是效率和思維方式的提升,從來不是靠加班、延長工作時間來獲得的,否則的話,這時的人類應該還在原始森林裏,“加班“打獵呢,你說是嗎?

 

最後,用《資本論》裏一句話作爲結尾:

 

作爲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值自身,獲取剩餘價值,用自己的不變部分即生產資料儘可能多的吮吸剩餘勞動。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纔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謝謝。

 

 

----

公衆號:wingjay

人和人的差距,是下班後的 4 小時拉開的。

長期輸出有價值技術內容和個人思考,更重要的是,原創文章末尾會有隨機抽獎喲

 

 

更多文章:

技術生涯裏,大廠履歷意味着什麼?

爲什麼美國碼農比中國碼農加班少,卻工資多?

移動開發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不存在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