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成本效應:每個人終其一生的斷舍離

泰戈爾

如果你爲失去太陽而哭泣,你也將失去羣星。

由已經發生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爲“沉沒成本” - Sunk Cost。

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度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

“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沉沒成本”是經濟界最棘手的難題之一,處理不好很容易導致兩種誤區:

1、對“沉沒成本”過分眷戀,維持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損失;

2、害怕走向沒有效益產出的“沉沒成本”而不敢投入。

打個比方:

一個情侶談戀愛,女方越談越發現這個男的不適合做自己未來的老公,不適合做伴侶。

可是分手,她還舍不捨,捨不得的原因並不是因爲男方吸引她,而是覺得我人生中最好的青春全給了他,陪他看電影...

這個時候分手很虧,所以這就是“沉沒成本”的代價。

根據經濟學邏輯的法則,“沉沒成本”與制定決策應是不相關的。

但是在人們的投資活動、生產經營和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着一種決策時顧及“沉沒成本”的非理性現象:

爲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爲方式,這就是“沉沒成本”效應。

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應該座決策的時候考慮“沉沒成本”。 

比如看電影,會有兩種可能:

1、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2、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退場去做別的事情。

如果你後悔看電影了,那麼你果斷的出來去做別的事,這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因爲你用這個時間去做別的事情,還可以去彌補看電影的事情。

損失和收益,對人造成的心理影響是不同的,在這一點上,損失是完勝的。

和收益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刺激還要多一倍。在現實生活也是一樣的,你眼睜睜看着錢財離你而去時,感受到的痛苦是你得到同等價值的東西時感受到的快樂的兩倍。

這些觀念是如此根深蒂固埋藏在當年的基因裏、血液裏,控制着我們這些年成長的思維習慣,讓我們做出現在客觀上已經不合理的選擇。

我們現在的決定,其實都是被過去綁架。

我們之前的思維模式和對世界的認知,就像一個思想的牢籠,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維定式。

於是雞湯文和心靈導師們教會我們要斷舍離,只有放下,才能真正擁有。但問題是,沒有分辨力的斷舍離,不是智慧,而是粗暴。

如何判斷哪些該留該珍惜,哪些該割腕止損,重新出發。

走過的路、吃過的苦、圈好的地、博得的好名聲、認識的關係、積累的資產,只要不是處於活躍的發展態,都是我們該拋棄的。

不要讓我們擁有的過去,綁架我們的未來。

逛街買衣服,進入一家服裝店,非常中意一件外套或者別的,但是你希望用更低的價格收入囊中,這個時候你打算怎麼做?

當你理解什麼叫沉沒成本之後就能 Get 到這其中的奧祕,不得不佩服女性同胞,天生就具備這種能力。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跟店員討價還價,在店員始終不肯讓價的情況,我們面子上會過不去,可能假裝選擇要走,不能排除店員會毫不理睬,絲毫不 Care 你的離開,要是轉了一圈又回來購買那就多少尷尬,更多的可能是不會再回來購買的。

那我們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這個店員讓你把這個產品順心順意買走呢?

女性同胞就比較聰明瞭,通常她們進店會裏面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試穿,然後才決定哪款比較看好,當店員覺得你非買這款衣服不可的時候,這個時候再說出你的價格需求。

這個時候店員有可能會給出一個你想要的價格,因爲店員已經在你身上花費了足夠多的時間,這就是店員在你身上花費的沉沒成本。

利用沉沒成本這個概念做一些衍生,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商業邏輯去做營銷,做經營。

分享兩個關於“沉沒成本”這個概念在商業中的運用的案例:

案例一:

我從事生日蛋糕,麪包,中式點心,咖啡飲料,產品的烘焙門店等等。

前不久,我們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開了一家新的店鋪。不用說也知道,作爲一個陌生的品牌,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打開這個市場,是有一定的困難度的。

我們新店的兩個產品主線:一條產品線是麪包,一條產品線是生日蛋糕。

這兩條產品線的商業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麪包等常規類的產品,吃的是流量,就是這個店鋪門口的流量大,麪包相對會走的更好。

那生日蛋糕就不一樣了,他吃的是品牌,如果你的品牌在這個地方有一定的知名度,那裏的生日蛋糕將會更暢銷。

生日蛋糕是我們店鋪的利潤款,那麼怎麼打開這個市場理想的銷量呢?

我們在開業的前,做了個營銷方案。

我們做了一種券,這種券我想大家都應該見過,券的面值爲 59 元。也就是說你可以拿着這個59的券,到我們店裏這裏來消費一個189塊錢的生日蛋糕,那你只要,花費130元。

類似於這樣的劵大家肯定見過,在各個大型商場或者門店外都有,可是這樣子的券有用嗎?

基本上是沒有進店率的,或者是進店率極低,因爲大部分人拿到這個券的時候都會把它隨手扔掉。

我們的策略是 10 元換購 59 元的劵,結果我們在短短的三天開業期間裏,我們準備了一千張券,最後都不夠用。

一千張券,我賣了一萬塊錢,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鎖住了至少 800 個蛋糕。

經過幾個月的經營,我們發現,這樣子十塊錢賣出的券基本上都能回收。

就這樣,我們的店鋪一下子在當地打開了蛋糕市場。這就是利用沉沒成本,這個商業原理,去做的這一個營銷方案。

當顧客下了十塊錢的沉沒成本,他會被套在這個沉沒成本里,就有很大的機率會過來消費這個生日蛋糕。

當然這個活動不僅僅是用了沉沒成本,這是一個組合拳。

1、價格偏見:用十塊錢,去跟59元做個比較,讓顧客覺得很合算,很便宜;

2、生活常識:在客戶的概念裏,生日蛋糕普遍價格都要一百好幾;

3、沉沒成本:在我們這花了 10 元,這就是沉沒成本,客戶會認爲在我們店把這 59 元的劵用了才覺得痛快,不然會覺得吃虧。

案例二:

所謂的沉沒成本,對於我們經營,商業的人來說,就是你所投資的錢,那就是沉沒成本。

要理性的去看待沉沒成本,這是一個成功商人必備的素質。

去年3月份,我在一個陌生的市場看到了有一家門店,非常的大,大概有500個平方。

然後那個門店快經營不下去了,以很低的價格轉讓給我。當時轉讓給我的時候是 50 萬左右。

如果讓我去開一家新的店鋪,那我要投資兩百萬以上。

接下這個盤子之後,我就帶着團隊過去,前前後後花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按照自己的品牌風格重新整頓裝修,這差不多花了10來萬,這麼算下來這家店到正常開業成本花了60萬的樣子。

開業了以後,我們發現這家店鋪,是因爲它的地理關係,每天的營業額根本就是入不敷出。已經投進去60萬,再加上團隊的運作已經下去65萬。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公司基本分兩派意見,一派認爲趕緊撤人,這一派佔少數。

還有一派認爲,繼續加大力度,繼續開下去,這一派佔多數。最後,我和另外一個合夥人,力排衆議,決定停止營業,這個時候距離我開業纔過去20天,做出決定後我們花了兩天的時間,全部搬完。

也就是說一家店鋪投進去,前前後後65萬,我們只經營了20天,立刻搬走。

因爲我們意識到,如果我們繼續在裏面耗費的資金和時間,那將不可估量。

這65萬加上這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是沉沒成本。當經營者面對這樣子的沉沒成本,要及時斬斷,及時止損,一個成功的商人必須要看清楚沉沒成本的本質!不能夠被沉沒成本所綁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