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大有可爲:打造熵減的動力之源

一、熵的概念

百度百科對熵的解釋:熵(shāng),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用符號S表示,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

熵實際上是對一個體系、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做出衡量的一個指標。

1. 熵有三個指標

1)熵增

混亂程度便意味着不確定性,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系統總是自發地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使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此即爲“熵增”。

公開資料

2)熵減

熵減使系統更有秩序、功能增加,熵減的前提是開放。

它是一個由無序到有序轉化的過程,一切生命的自組織化過程都是熵減過程,知識點的收斂也是熵減的結果。

公開資料

我們處在一個熵減的生命世界,學習本身就是熵減因子,它把個體認知系統外的信息知識,整合內化爲個體系統結構化的認知。

3)負熵

它是帶來熵減效應的活性因子,能產生能量。

信息是人的負熵,新成員、新知識、簡化管理等是組織的負熵。

二、熵增:無法掌控自我,更無法掌控未來

很多人都經歷過夢中考試的場景,每每生活中出現了一些讓人焦慮的壓力源時,關於考試的夢也就如期而至。

工作以後,筆者也有一段時期總會夢到考試作文的情景,時間一點點過去,而我的作文才剛開始落筆。

眼看着就要到交卷時間了,作文才寫了個開頭…

像這種類型的夢,基本上就是在最後緊張得不知所措時嚇醒的。

關於考試的夢,一般總是和現實生活中讓人焦慮的事情聯繫在一起的,尤其是要在限定日期前完成一項不怎麼簡單的任務。

這些任務引發了緊張的身體感覺和情緒,以及對結果和未來的擔憂,甚至是對自身能力的懷疑。

因此,雖然考試夢看似是在表達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焦慮,但在焦慮的情緒下面,往往隱藏着我們對自我能力的擔心和恐懼。

曾經擅長的科目在夢裏不再擅長或者時間就要到了但題目還沒寫完,這些都意味着夢者對自身能力的懷疑。

轉型產品之前面對這樣的夢境手足無措、根本無能爲力,持續的恐懼逐漸演化爲焦慮,轉型產品後開始用產品思維來思考生活中面對的不確定性。

借用梁寧對恐懼、愉悅的解讀,定位到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的本質在於個人經驗的失控(熵增),過去賴以起作用的經驗可能完全失去了作用。

三、熵減:打造活力之源

在解釋熵減之前需要先了解下信息熵的概念,百度百科中的解釋是:

熵首先是物理學裏的名詞,在傳播中是指信息的不確定性,一則高信息度的信息熵是很低的,低信息度的熵則高;具體說來,凡是導致隨機事件集合的肯定性、組織性、法則性或有序性等增加或減少的活動過程,都可以用信息熵的改變量這個統一的標尺來度量。

信息是用來消除信息熵的,也就是不確定性;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會出現損耗,導致置信度不足,在面對信息的時候不可輕易下定論,可以多瞭解下這個信息的來源以及來源的真實性;當我們對信息分層溯源的時候,就能接近源頭。

來源:超智能體

如上圖所示,學生時代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題,選擇便是熵(不確定性),有三種方式可以做出選擇:

學霸:運用現有知識庫,選擇或推理正確答案;

學渣:打小抄、學霸遞紙條;

學渣:抓鬮;

同理,面對生活工作中的不確定,往往也有三種方式:

1)構建知識體系,內化智慧

可以說未來的競爭將是學習能力的競爭,知識所發揮的價值將達到最大化,將知識內化爲系統能力應對更多的不確定性。

焦慮恐懼作爲推動力,通過構建知識體系解決焦慮態。

知識分爲四個階段:

知識運用於生產工具,稱之爲工業革命。

知識運用於工作之中,稱之爲生產力革命。

把知識用於知識自身,稱之爲管理革命。

將知識直接作用於人本身,將知識轉化成靈活解決問題的智慧,即知識革命階段。

前三次革命淘汰的是工具、流程和方法。

第四階段開始淘汰人,因爲工具、流程和方法都可以智能化,唯一不能被智能化的就是人的創造力和智慧。

構建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內化成智慧,才能真正提升自身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

知識體系橫向看是廣度和結構:

按主題相關劃分,後期豐富迭代。

如按照左右腦相關性分類:

產品工作相關分類可以按照市場分析、產品設計、用戶體驗等維度展開。

知識體系縱向看是深度和層次:

知識演化過程流程:閱歷 -> 認識 ->認知->智慧。

閱歷:

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遇見的人、和人討論的問題、自己的思考等這些就是閱歷。

它包括信息、數據或現成的知識。

️認識:

但若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曾經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上,也不算對這些知識有認識。

只有注意到這個知識並關注它,你纔算認識它。

️認知:

如果你注意到這個知識,並繼續瞭解它,且付諸於實踐然後驗證它,你纔會深刻理解它。

認可並內化它,並作爲準則指導自己的行爲。

️智慧:

智慧是由智力體系、知識體系、方法技能體系、非智力體系、觀念思想體系、審美評價體系等構成。

你只有在真正擁有了一定的知識體系後,並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創新思想,纔會創造智慧。

通過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等方式,不斷突破現有認知,不再單單靠經驗評判事務。

掌握的知識體系越深,則價值越大。如果你在攝影領域成爲頂級,則會有很多追隨者。

一旦深耕於某個領域或某個方面,尤其是系統有效的方式下深耕你的知識體系,你將不斷獲得智慧。

追求廣度和追求深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有些人適應能力極強,有些人則是在諸多事物中掌握了基本規律(這也是一種智慧)。

2)專家指導,直接給出答案

人的知識是殘缺的、不完整的,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去構建全方位的知識體系。

公開資料

一個知識點,從全人類來看,可能從A到X都能發現並驗證,但有的人可能只知道A到C,有的人可能只知道C到G。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生病時,醫生給出專業治療方案,即使不知道原理也能泰然面對。

3)尋求心理安慰和寄託

當我們面對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時,通過燒香拜佛、求姻緣貼等承載不確定性,需求精神依託,也間接催生了一個行業。

四、總結

個人經驗的失控,過去賴以起作用的經驗可能完全失去了作用;究其根源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無法有效把握,不確定性已經成爲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總有一些我們無法確定,通過二八原則,先把80%的確定性確定好了,再去應對那個20%的不可確定性。

以內部規則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過程的確定性來應對結果的不確定性,以過去和當下的確定性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組織的活力應對戰略的混沌。


作者:簡約,公衆號:簡一商業

本文由 @簡一商業 原創發佈於簡書,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