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中的洪水猛獸

克里斯坦森曾在「創新者的窘境 」中有這樣一段話,大概意思是企業注重用戶體驗,可以有效改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但如果被用戶的一些“僞需求”一味牽引,反而對競品隔若真空,後果則可能對整個公司的業務鏈造成被顛覆性的毀滅。他舉了諾基亞和蘋果的例子。

諾基亞曾在智能手機崛起之前,以質量好、耐用、電池續航能力強聞名全球;1996年以來,曾連續14年佔據市場份額第一。

面對新操作系統智能手機異軍突起的時候,諾基亞公司認爲當時自家產品還有大批的存量用戶,而那些所謂的智能手機看起來似乎有些“華而不實”。不管質量還是功能,都無法跟當時“風華正茂”的諾基亞相提並論,用戶也僅僅是部分手機發燒友,加上自家報表的增量用戶還在不斷地穩定上升,股價也呈現着漂亮的增長曲線,最終對小步快跑,不斷創新的蘋果、三星選擇視而不見。結果就是諾基亞被這些好看的用戶數據和僞需求所牽引。

當2007年1月蘋果公司正式公佈了旗下智能手機iPhone後,讓全世界對智能手機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定義,而諾基亞公司所擁有的塞班系統,則不再適用於當時市場,甚至連是否屬於智能手機也遭到質疑。至此,蘋果開啓了另一個長達至今10年手機霸主的江湖地位。

服務好用戶並一定可以贏得市場,眼下同類產品功能大同小異,用戶轉移成本低,養成速度快,被顛覆的可能性就大。

最近有關小藍單車Bluegogo公司解散,拖欠供應商欠款,物業費以及員工工資,創始人跑路等新聞不斷刷屏。此前,這家追求產品體驗,甚至有點“極客精神”的共享單車公司經歷了急速膨脹,甚至在今年1月更是拿到了A輪4億元融資,估值近10億。

創始人李剛,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訪問時提到,用戶體驗是他們追求的重中之重,車架全部都是高強度鋁合金,車座裏面放了硅膠,如胸脯般柔軟,車輪是實心胎,彈性強……

可以說,對產品細節、用戶體驗負責的初衷源自於李剛本身就是一位狂熱的騎行愛好者,上大學時,他幾乎每年都會安排一次超過1000公里的長距離騎行,完成過臺灣和海南島的環島騎行,還曾創建了專注服務於中高檔用戶的野獸騎行APP。帶着自身對騎行的熱愛,李剛於2016年11月又建立獨立品牌Bluegogo。

而經歷了此前共享單車大洗牌後,李剛對競品的市場份額、資本儲備、造車能力、線下線上運營成本以及效率、企業盈利模式和利潤等這些實際存在的關鍵因素仍不管不顧,僅懷揣着一個美好的夢想,打造出一款用戶體驗叫好的產品,趕上一個風口,將一切利好放大,對數不過來的不利因素採取蔑視,結果就是在這個冬季出現了“死亡點”。

之前,在一次新京報舉報的發佈會上,小藍單車的聯合創始人公開向摩拜單車胡瑋煒叫板:“先贏不算贏”。而胡迴應:“唯快不破”!事實表明,最終,用戶還是隻在乎離自己最近的,而不是最好騎的,市場也只在乎佔有率。

對共享單位而言,在產品形態固化,盈利模式雷同,各項屬性差異性很小的時候,則價格戰就是最終考覈企業存活的關鍵因素。資本給競品企業不斷注入“鮮血”的同時,也在不斷地養成洪水猛獸,如若此時還在鑽研產品體驗,打磨細節,則被擊垮即是分分鐘事兒。

且不說這麼重的線下運營,互聯網產品,重要的是可擴展性,起跑的姿勢好不好看沒人在乎,拼的是誰跑得快。保持成長頻率、速度、鍛造團隊旺盛自生長能力,蓬勃裂變。而李剛一味追求產品細節,把本該粗放式擴張的行業硬生生投入了做精品業的態度和偏執。權重和順序全錯了,路徑分解一塌糊塗。

如若創始人基因裏自帶有對某種事物的偏執和狂愛,不懂經營,不顧成本,不能均衡各項投入產出,而一味滿足自嗨的心裏訴求,則註定失敗。

創業這條生死路上,創業者基因裏的原罪,資本市場的野蠻,終端用戶的習慣性轉移,都如一匹匹洪水猛獸,不斷衝擊並影響着業務發展,創始人將時刻掙扎於生死邊緣。

節奏加速的時代,成與敗就是一瞬間。沒人會記得曾經退出市場那些輝煌級產品的舊歷史,更沒人相信那些羣雄逐鹿背後的悲壯故事和眼淚,用戶也只不過是匆匆趕往成爲下一個風向標的新事物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