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D的电子梦 评论 - Real Life / Exhibit Piece

电子梦系列

PKD 的作品,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的不在少数。但我还是对《电子梦》抱有独特期待的。不同于以往短篇改电影(《少数派报告》),长篇改电影(《银翼杀手》),长篇改电视剧(《高堡奇人》),《电子梦》将 PKD 的短篇改编成单元剧。每一篇小说独立,每一集剧也独立。短篇小说是最能体现科幻“点子小说”特点的载体。没有了人物和情节的负担,小说可以尽情发挥某个点子设定。身为 PKD 迷,怎么能错过这部剧呢?

不过看了剧之后,感觉有几集水平真心一般。故从攒着买全集的钱里拨款,买了一本对应小说集,看看原作是否如此。本系列博客对应于每一集每一篇的评论。

<<<< 主要剧透预警 >>>>

Quick Recap

Real Life

剧集的主角有两位,一位是 Sarah ,未来世界的女同警察,一次针对警察的屠杀的幸存者,另一位是 George ,生活在现代的布鲁斯韦恩——拥有巨额财产却热衷于亲自行侠仗义打击犯罪。准确来讲,两个人共享思想和记忆,因此只是一个人的两个身份——问题在于,哪个身份是真的?

两人分别在自己的世界中,通过 VR 设备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和身份中。他们的爱人 Katie 名字相同,长相也相同,他们都在追查同一个姓名的罪犯。甚至来到同一家餐厅吃着同样的汉堡。区别在于,未来世界的生活“too good to be true”。在现代世界中, George 的妻子被罪犯报复残忍杀害,追捕罪犯也以失败告终。未来世界中, Sarah 不仅家庭美满,也成功抓到了罪犯。

两个 VR 项目都是捕捉潜意识中的愿望,将其转化为体验的。一个世界是以另一个世界为基础想象出来的。

如果 Sarah 的身份是虚假的,那么这个未来世界仅仅是一个“科幻世界”,里面有飞车、女同、幸福的家庭、成功抓捕到了罪犯,一切都是为了缓解丧妻之痛的幻想。

如果 George 的生活是虚假的,现实世界是 Sarah 的赎罪场,用自己的幻想折磨自己,以此发泄自己不配有这样幸福生活的自卑和愧疚——幸存者常有的心理障碍 survivor's guilt,凭什么我能活下来。

对于 Sarah 的过去有清晰的记忆,而 George 的过去则需经人提醒才能慢慢想起。最终,他/她选择了 George 的生活,打碎了 VR 设备。未来世界的妻子看着自己的爱人迷失在 VR 世界中——原来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

“为什么她选择了那样的人生?”

“因为她想被自己的罪过惩罚,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Exhibit Piece

根据 wiki 中的链接,本篇小说已经进入公共领域了。这里可以找到电子版PDF版

小说的主角 George Miller 是未来高压社会下的一名历史研究员,专门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的历史(本篇小说最初发表时间 1954 年)。为了研究的氛围,他平时身着那个年代的服装(在未来则属于奇装异服)。在一次和上司的冲突后, 他被展品——一个 50 年代生活的复制品——中的声音所吸引而进入了展品中。在那里,他回忆起了自己在其中的生活,一个妻子,两个孩子,有些令人担心的上司。

他感到困惑,因此找到了过去世界中的心理医生 Grunberg ,对方认为两套理论同样有说服力,但 George 却提出了第三个理论——两个世界都是真实的。医生建议他回到自己在世界中移动的点上,这样就能确定哪个世界是真实的。

他在那里见到了自己未来世界的同事和上司,他们认定 George 患了狂想症,威胁他要将他安乐死,并将展品拆除。 George 认为未来的高压社会没有什么值得生活的。与之相比,50 年代竟然成为了自由的黄金年代。 George 表示,展品实际上是一个时空门,他通过它回到了过去,而其他人无法回去。拆除展品只是毁坏了时空门,他将永远留在过去——正是他所希望的。

当 George 回到家中拿起报纸时,却发现上面写着,俄罗斯展示钴炸弹,全世界将面临毁灭。

究竟未来世界是他的幻想,还是他真的相信自己的展品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因为展品的拆除才出现了炸弹的新闻。抑或他真的回到了过去,炸弹的出现才是导致未来社会高压的原因。

评论

改编剧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但两篇的主题都是“变换的现实”——一个 PKD 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如果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不能超过感官所及,那么又怎能区分“真实的现实”和“虚拟的现实”。《黑客帝国》中探讨过相同的主题,然而这一篇与《攻壳机动队》中更进一步,如果连思想和记忆都可以进行虚拟,不仅世界的真实性变得不可靠,连自我的真实性都无法决定了。

看过《银翼杀手》的同学一定会对此感到熟悉,仿生人通过虚假记忆不知道自己是仿生人,这是一个核心设定,《银翼杀手2049》中,仿生人知道自己是仿生人,且知道自己有虚假的记忆,一下将揭示虚假记忆所展现的力量削弱到几乎没有了。

PKD 自己也经常怀疑所处的世界是否为真实,一如他笔下的人物,他又无法最终抉择究竟哪种世界为真,因此作品的结局常常是含糊的。改编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因此转变成了对虚拟现实这一万能许愿机的警告。

此外,在面对多个可能的真实时,人总是需要选择一种“自己的真实”,也即相信哪一个真实才是“真实的真实”。在选择的过程中,一种标准是,一定要活在真实中,也就是选择最像真实的那个真实。另一种标准是,只要活在自己最喜欢的真实即可。除了选中的真实以外,其他世界中的人都会觉得你在有意无意地“欺骗自己”。

虽然两个故事都没有展示,不过发现自己的选择错误也是一个有趣的点。比如剧中,与虚拟人物热情相拥,但却看到整个世界渐渐陷入黑暗,会怎么想呢?后悔自己的决定?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PKD 提出了问题,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去回答,因此他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电子梦》的执行出品人 Ronald D. Moore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星际迷航7》、《星际迷航8》、《星际迷航:下一代》)为本篇写了导读。他在其中表达了对今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关注,因此将 VR 项目引入到了故事中。实际上,他自己作为编剧写过一部探讨虚拟现实的电影 Virtuality

PKD 的时代已经出现了 VR 技术的先声,尽管 PKD 并没有明确的展示使用何种设备进入虚拟的现实。但他的作品无疑谈及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模拟现实(Simulated Reality),甚至不是模拟,而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现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