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5 論時間的可塑性

【《奇特的一生》·Day93·對待時間的態度(1)】

這是“崔律精時力之100天挑戰《奇特的一生》閱讀”系列,今天是2019年5月5日。

一、原文:

P233

時間的奇特早就使作者感興趣了。例如,作者發現,幼小的孩子對時間的流逝感覺很遲鈍。人對時間的感覺,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步強烈、逐步敏銳起來,到了老年——有生之年愈少,時間的腳步聲就聽得愈真。

作者記起來,有一次飛越大洋去美國,飛機上有一個婦女坐在作者身旁織毛衣。毛衣針在她手中丁丁作響,一針一針地織着,這情景使作者愣住了。在洲際時間裏流逝着我們祖母們古老的、毫無變化的時間:爐臺上昏昏欲睡的小雞不時吱吱地叫,聖像前點着小油燈,散發着麪包的香味,一切都同作者童年時代在科什基諾村時的情景一模一樣。但此刻波音噴氣式飛機的機翼正掠過亞速爾羣島……作者也記起了戰爭、坦克的三合安全玻璃、瞄準鏡上的十字準星以及那突然停頓的時間。時間顯然同心髒同時停止不動了——射擊聲寂靜了,坦克的馬達聲中斷了,在白熱化的戰爭間歇裏,只有坦克瞄準鏡上的十字準星在顫動,德寇的自動推進炮在迫近……

這樣,時間有時過得慢一些,有時過得快一些,有時它停了下來,呆住不動。有的時候,特別敏銳地感到時間的步伐,這時,時間飛馳而去,快得只來得及讓人驚呼一聲,連回顧一下都來不及。不知不覺一天又過去了,人重新又站在鏡子前颳起臉來;而有時,時間卻躑躅不前,慢得像被黏住了一樣,簡直叫人難受。它忽然被拉長了,幾分鐘的時間拉成一條望不到頭的線。這種種到底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是時間擠得滿滿的緣故嗎?真是這個原因嗎?到底什麼時候你覺察不到時間的流逝——是在有很多工作的時候呢,還是在休息的時候?排滿了工作的日子可以飛馳而去,也可以過得慢慢吞吞,慢得叫你精疲力竭。不,這裏的情況千變萬化,因此似乎搞不大清楚。時間的速度到底取決於什麼,什麼在催促它,什麼在阻礙它?

二、我的閱讀日誌:

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場景描述,讓人感受到不同的時間體驗。引發人們對時間流逝的共鳴,不論是緩慢的,緊迫的,粘膩的,果斷的,踟躕呆滯的,還是敏感飛逝的時間,總是會有人心領神會。

時間引發的共鳴,表達了時間的可塑性,但是又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什麼在決定時間的速度 。

此處引發讀者的思考,也將讀者帶入一種奇特時間的氛圍中,心懷疑慮,又充滿好奇,作者又要講出什麼關於柳翁的“觀察報告”了吧,或許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