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原來這麼美!——樊登書友馨文姐專訪

初識馨文姐,是在三月份參與的一個自我覺察訓練營裏。當時佈置看一部電視劇《俞淨意公遇竈神》,要寫讀後感。 我尚未來得及看,人家就已經將至少有3000字以上的作業發到羣裏了。打卡作業記錄的是一系列有關因果輪迴的家庭故事,也是她成長軌跡的真實寫照,文字功底了得。就是那一篇文章,深深觸動了我。我徹夜翻遍了她簡書的幾乎所有文章,感嘆於她跌宕起伏但自強不息的成長經歷, 更是佩服她對人生每一步都有着清醒的自知和強大的掌控力。

後來,鏈接多了,就發現她並非我們印象中的女強人那種; 相反,她內心有太多柔軟的地方。 我們從未見過,也不在同一個年齡階段,更不在同一個階層,卻可以在電話裏相談甚歡。 她有很多標籤: 創業達人,勵志女神… 在簡書上寫作日更,堅持用文字記錄 “行走的歲月”。

前幾天和她聊到樊登讀書的兩本書《低成本創業》和《創業維艱》。 我說:乾脆你來我們羣裏做個分享吧。她很爽快地答應了。

馨文姐分享的專題是:“如何避開生活、工作、創業的各種坑”。

將近一個小時的分享,我數次被打動到淚目,不僅是我,很多書友們都感同身受。

一個更加真實,有血有肉有靈魂的馨文姐,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有書友說:“那些似乎只會在電影裏出現的橋段,都一幕幕在馨文姐身上上演,驚心動魄,每一次都忍不住爲她捏一把汗。”

生活在一個農民世家,不甘於平庸,一眼望到頭的人生,馨文姐19歲就出來創業。先後開煤礦、水泥廠、酒吧,投資珠寶公司、養殖場等等不下於10個領域。事業最頂峯的時候曾擴張到馬來西亞。未料到遇人不淑,教訓慘痛,幾度掉坑,爬坑,幾度沉浮,企業相繼倒下,曾經積累的千萬財富一夜之間灰飛煙滅。處在人生低谷, 一度曾走不出來,患上嚴重的抑鬱症後知後覺。用馨文姐自己的話說:“我覺得自己如同一座荒島,被這個世界遺忘,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 失去了活着的意義”。 人在低谷其實是充滿絕望的, 但不容置疑也是有很強的爆發力的, 質疑人生的同時,馨文姐毅然踏上自我救贖之路。 她花昂貴的學費請教國內外世界大使,如劉一秒,陳安之等等。最後,依靠自己的內力和藉助身邊重要他人的力量走出抑鬱,勇敢的站了起來。

對於身處學習焦慮的很多人,馨文姐和我們揭祕了一個學習的本質:“第一步:弄清楚你要學什麼? 做什麼? 第二步:跟誰學,樹立誰是目標和榜樣,這一點很重要。第三步: 學了幹嘛(直指學習的彼岸)。

對於創業路上不斷迷茫前行的人,馨文姐給出的建議是:創業時一定要有風險評估。樊登老師的《低成本創業》能給到我們很有價值的指導。

現在的馨文姐是一個供應鏈金融的佈道者,用自己這些年來走過的坑,學到的經驗幫助更多的企業少走一些彎路,避免因爲盲目擴張而誤入各種坑。

有人抱怨自己的人生如同一葉浮萍毫無意義,馨文姐是這麼說的:去愛吧。付出愛是佈施,乞求愛是示弱,不計成本的付出愛,就會放大你的能量,拓展你能觸摸的邊界。從一點一滴愛身邊的人開始,你人生的價值也會彰顯出來。

在這個物慾橫流,變幻莫測的世界裏,馨文姐始終保持一顆學習和禪修的心,內求心定, 走過人生的那些坑,曾經的不堪,現在能雲淡風輕地說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通透,智慧。

我們每個人都是揹負着很多東西來到人間。 馨文姐這麼說。這也是她無數次拷問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之後的答案。

是啊,人生不只是關於我們自己怎麼過活而已,還與對家庭,對社會,對他人的付出有關,也與完成你的使命有關,人生,是把自己這一小塊拼圖加入世界的拼圖。大部分人都太執着於自我,時刻想的都是我,我,我, 如果你想活出“富裕”一詞的真正含義,它就不會只是跟你自己有關,而必須爲別人的生活增加價值。

在馨文姐的故事裏,有人聽到了百折不饒,有人聽到了身處逆境不氣餒。有人聽到了新時代女性的自信自立,有人聽到了愛與重生,有人聽到了不抱怨。這正是我想表達的:

不抱怨的世界,原來可以這麼美!

這讓我想到某本書的一句話:“你所專注的事情會擴大”。當我們抱怨,我們就是在吸引更多的爛事進入到我們的生命中。相反,假如我們凡事感恩,佈施,相信自己是富足的,你也會把這個信念合理化,並且創新出富足豐盛。爲什麼?因爲“豐盛”會變成你的根源,自然而然成爲你的生活方式。

正如一位書友所言: 人生的每一個坑,都是一場深度修行。認定了,全身心扎進去,出來了,雲淡風輕,下一段精彩就在不遠處等着你。

聽完馨文姐的故事,

你,還會抱怨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