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的話,就不做成功人士了

  如果成長的結果最終要變成什麼人的話,我的第二個願望是做一個成功人士。

  無論任何時候提及到成功人士,映入腦海的是筆挺的西裝、善意的微笑,幾個年輕人在落地玻璃牆旁邊的辦公桌上高談闊論,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些描述只存在於廣告和影視劇中,現實中的成功人士更多的是馬雲、王健林一樣的人,無論是老牌產業的開拓發展,還是新興技術研發推廣,他們都有很多共同點,自信、果斷、眼光獨到,但幾乎所有人都更願意說他們的另一個共同點——有錢,而這,也成了成功的必備條件。當然,有錢也不是一件壞事,這是社會對生活的衡量標準,雖然不是唯一的,但卻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可這樣的標準是否太絕對了呢?

  退一步來說,如果可以讓你成爲馬雲,你真的願意嗎?馬雲高考三次,輾轉上了大學,沒有不敬的意思,但以馬雲的樣貌,戀愛肯定會有點困難,根據馬雲的畢業照不難看出,在大學他是站在排末尾的邊緣人,步入社會,當老師、進外交部,中國黃頁幾乎被所有人拒絕,幾經波折,不惑之年才終有所成,如果讓你體驗他至今的一生,即便最後腰纏萬貫,還會是想象中的那麼風光嗎?

  好吧,我承認,除了比爾蓋茨、巴菲特等人不屑於這種願望,即便這樣,大多數普通人還是會願意成爲馬雲的,因爲最起碼結果是非常好的,而且社會發展中一定要有衡量尺度,即使不是金錢,也會是些別的東西。所以我不想,也沒有能力改變大家對於“金錢就是成功“這樣的觀點,我想表達的是成功可以有很多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成功的標準。

  我不想把這個問題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可試想,所有人都認爲飛在天上高高在上是成功,我的理想萬一是個地質學家呢?我永遠不能擁有社會定義的成功,可是我能獨立於這個社會的同時完成了我的理想,我的成功比之於社會的成功,該如何選擇。反觀趨之若鶩飛上天去的人們,相比於他們的成功,我想他們更需要的是社會的認同感吧,這是個無所謂是非對錯的問題,無論是自我認同還是社會認同,認真追求的人都值得尊重,這只是個來自心靈的調查問卷,選了什麼並不重要,想的過程很重要。

  如果說誰不想做成功人士,那絕對是最虛僞的表現,而我想表達的是在個人理想和社會認同的抉擇中,勇於堅持自我的不易,當然如果你的理想就是賺錢,那就能完美結合個人理想和社會認同,當然對此還有別的解決辦法,猶如我的理想是地質學家,但可以研究月球地理,也就能飛上天去了。當然這種情況就可遇不可求了。

  追求成功無可厚非,人人想,我也想,可與此同時,我也有自己的成功要追,在別人的成功和自己的成功裏,我希望我能選自己的,所以,我能成功固然好,但如果不行的話,我就不做成功人士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