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兔記——恐怖加工廠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可是,到最後又不得不承認,我們不過是“加工廠”裏批量生產的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於是我們就這樣一邊沉浸在美夢中,一邊又清楚地知道那不過是一個夢。


《馴兔記》是“童話大王”鄭淵潔寫的一篇小說,最後改編成了一部小電影。片子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分鐘,但是卻看得我背脊骨發涼。這種恐怖直擊心臟,不是肉體的恐怖那般血腥,也不似精神恐怖那般壓抑,而是一種細細密密的恐怖,你只能眼睜睜看着你被“加工”成別人決定的任意一種人,最後麻木的變成一種“複製品”。

整個故事非常簡單,是你、我、他,你們、我們、他們,都曾經歷過的。就像三毛曾說的:這個世界上,有教養的人,在沒有相同教養的社會裏,反而得不着尊重。一個橫蠻的人,反而可以建立威信,這真是黑白顛倒的怪現象。

老師永遠都喜歡好學生,好像無可厚非,可是老師喜歡的好學生和真正的好學生是一樣的嗎?老師是人類的一種職業,而不是神的代名詞,他們會跟所有的普通人犯一樣的錯誤,他們會有人類所共有的人性。

在老師這個職業上,最可怕的就是就是享受操縱別人的樂趣。仔細回想一下,我們讀書這些年裏老師都喜歡什麼樣的學生?成績好的,聽話的,長得好看的,或是家長特殊關照過的,我很遺憾,已經結束了讀書生涯而自始至終沒見過哪一個老師會喜歡成績差但自己有思想的,或是調皮搗蛋又很聰明的學生。

讀書這麼多年,我沒覺得老師喜不喜歡我多重要,我不在乎這個點。其實,老師不喜歡我沒關係,甚至老師討厭我也沒關係,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彆強迫我去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我爲什麼會覺得《馴兔記》很恐怖?恐怖在於,大多數學校打着教育的名號,其實在做着“加工贗品”的事。你必須要像兔子一樣溫順乖巧,像兔子一樣會豎起耳朵聽話,像兔子一樣急了只會咬人毫無殺傷力,像兔子一樣任人宰割,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老師的喜歡。那最後你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性格軟軟糯糯的,任誰都可以捏兩把;爲了討好自以爲重要的人可以不顧尊嚴底線;害怕挫折困難,害怕別人的拒絕否認;無法與自己單獨相處,恐懼孤獨,爲了解決寂寞可以用盡各種辦法……

有人說這是危言聳聽,不正常的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挺好的啊。我只能說,我們每個人成年人都只是看起來正常,雖不至於每個人都千瘡百孔,但是誰還沒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呢?當你瞭解每年中國人口的自殺率,也許你會對事實有更準確的認識。以下是我在網上摘抄的數據:

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 。自殺是中國第五大死因,中國平均自殺率爲23/10萬,每年自殺死亡人數近30萬人。這相當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四分之一人口數。除了自殺成功者,每年還有約250萬的自殺未遂者。 

有研究者據此分析,實際自殺數往往比公佈的自殺數高3~5倍,由此推算,中國自殺人數可能達每年60萬人以上。國際平均自殺率僅爲10萬分之10,中國自殺率是國際平均數的2.3倍。每天約有685名中國人自殺。 

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5,自殺人數佔世界自殺人數的1/4。平均每兩分鐘就有1人死於自殺,並有8人自殺未遂。自殺者平均年齡32歲。 

自殺是中國十五至三十四歲人羣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15~24歲佔自殺總人數的26.64%;5~14歲的少年兒童自殺佔自殺總人數的1.02%(1988年)。而且這個年齡段自殺人數還呈現上升趨勢。如果以60萬人爲基數,5~24歲的自殺人數每年竟高達15萬人以上。同時,中國每年大約有十三點五萬未成年的孩子經歷母親或父親死於自殺的傷痛。

也許數據並不一定準確,但是這不是關注的重點,重要的是爲什麼會有自殺?你可以說海子的自殺是一種傳奇,你也可以認爲張愛玲的自殺是人生的絕筆,或是太宰治的自殺,像極了一種人生追求。這種文學式的自殺能夠美化自殺背後血淋淋的殘忍嗎?


鄭淵潔曾說: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50個孩子。

我知道,在中國這個人口最發達的國家真的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是,在家庭裏,每個父母不過幾個孩子,完全是可以做到像孔子一樣因材施教的,針對孩子的個性不同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可是,父母們千篇一律的“暴力教育”,或語言上,或行爲上,或精神上。我也知道父母們承擔着家庭的經濟壓力是巨大的,但是,這不是理由去忽略孩子的真實需要。

印度有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是我見過最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的教育重點不在於塑造一個世俗狀態下標準,而在於引導學生成爲更優秀的自己。

如果,外在的教育條件確實有限,那麼努力的自我成就吧,多讀書,多思考,走出家門多看看世界,也安靜下來多聽聽自己的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