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讀書分享180——我們應該讓所有的顧客都滿意嗎?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決策的智慧》,作者是大衛 R.亨德森 和查爾斯 L.胡珀 。這本書主要講述瞭如何去正確的做出決策。我將分享其中清楚自己的目的之後再做選擇這部分的內容。

我們在做決策時,務必要清楚自己的目的之後再做選擇。

我們應該先明確我們想要什麼,然後再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集中精力,做出正確的決定。

1、顧客總是對的嗎?

設想一個麻煩難纏的顧客排隊站在最前面,一個倒黴的店員正在盡力安撫這個顧客,希望使他滿意。一會兒,隊列後面的另外3位顧客等得不耐煩,轉身離開了。

結果,這家以客戶服務爲宗旨的公司只留下了1/4的顧客。更糟糕的是,公司不是從4個顧客中隨機抽取了1個,而是留下了最差的1個,丟掉了更好的3個。

這是不是很諷刺?該公司爲了實現利潤,一直以讓顧客滿意爲目標。結果,兩個目標都沒達到。在丟掉3/4的顧客的同時,公司的潛在利潤也減少了。

2.應該確保每位顧客的每次消費都很滿意呢?

當然不是。有些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顧客他們錯了。

其一,有時候顧客真的錯了,我們應該給他們正確的建議,以避免產生更大的問題;

其二,誠實總會得到回報,有時候,儘管我們努力令顧客滿意,但最終還是無法留住他們。

百思買集團是美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零售商,每年銷售額超過240億美元。百思買的首席執行官布拉德·安德森把消費者分成了“天使”和“魔鬼”兩組。

有這樣一個“魔鬼”吹噓說只購買“打了極大折扣的削本商品,或者逼迫百思買按其他商家廣告的底價出售商品”。還有一些“魔鬼”買了產品,然後退貨,希望以後在這個產品因爲開過箱而打折的時候再買回來。儘管在百思買的5億名消費者中,這樣的“魔鬼”消費者人數約有1億人。

百思買還是決定不要這樣的消費者。而處在另一個極端的 1億名“天使”消費者纔是百思買利潤的主要來源。在百思買的全部客戶中,佔總人數20%的“天使”消費者是百思買最重要的利潤來源,而佔總人數另外20%的“魔鬼”消費者則是其問題的主要來源。

百思買從旗下的670個店鋪中選出了100家,實施了天使魔鬼策略的試點。安德森說,早期的結果表明,試點店鋪“打敗”了其他店鋪,銷售量翻了一番。

魔鬼”消費者帶來的損失往往會抵消“天使”消費者帶來的利潤。百思買沒有義務爲那些試圖阻撓它發展的消費者服務。

百思買認識到消費者並不總是對的,而且一部分消費者要比另一部分消費者更好,因此它獲得了可觀的收益,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3、關注成本

假設有一家藥品公司,根據藥品的標準價值來計算,將一瓶氣霧劑多儲存一個月的庫存成本爲 7. 97美分;而少儲存一瓶氣霧劑並因此造成藥品脫銷,耗費的成本則高達 1350美元。所以,我們不妨這樣理解,藥品公司應該保證永遠都不出現藥品脫銷的情況。

很多公司非常關注成本,但是他們首要的關注點應該是利潤。如果成本的減少沒有帶來利潤的降低,那麼就是好事。但是企業應該關注利潤,而不是開支。

4、目標是什麼?

一名會計師從一位垂死的同事那裏獲得了一份客戶名單。名單上的一名女士曾經讓這位同事幫她報稅多年。會計師給這位女士打電話,接管了這份工作。

由於是半途接手,他盡力理清之前會計師的一些草率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幫助這位女士節省了2000美元的稅金。這位女士滿意嗎?

不,她過去給會計師的報稅費用是125美元,所以覺得新任會計師375美元的收費過高。

第二年,她再次和這位會計師合作的時候,告訴他:“請降低你的收費。”這是否合理呢?增加250美元(375美元和125美元的差額)的投入給她帶來的是2000美元的回報,是她投入的8倍。

找到這樣一個稱職的會計師,她本應該很高興纔對。她應該關注的是如何降低總的稅費,而不是如何減少會計師的服務費。

如果擁有這樣一個更清晰、更明確的整體目標,她就會樂於逐步增加會計費的投入,因爲額外的投資會爲她節省至少等額的稅費。

5、是開銷還是投資?

如果你把所有的支出都看成是開銷,自然會努力減少支出。但是如果你把它們都當做投資,自然會想到它們的價值。

連接舊金山和馬林縣的著名的金門大橋,過去實行雙向收費。無論來去,過橋的車輛都要排很長的隊來繳納通行費用。

1968年,通行費改爲僅南向(舊金山方向)收費,價格從原來的單向25美分漲到50美分,往北方向免費。雖然這種創新看似簡單,但金門大橋卻在全世界開創了先河。

後來,舊金山灣區所有的橋都改成了單向收費。這種變化提高了他們的服務水平,降低了一半的收費成本,而他們收取的費用總額並未減少。

現在看來,這樣的解決方案是不是顯而易見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金門大橋爲什麼花了31年的時間纔想出這樣“明顯的”解決方案呢?

6、重視目標,而非手段

由於利潤通常很難預測,往往很難概念化,很難進行具體的衡量,因此,公司總是關注相對容易的指標,比如收入或者成本。

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利潤率非常微妙,因爲它是衡量一家企業在成功地執行一份優秀的戰略規劃之後所產生的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最好的尺度。

爲了有效地實現目標,你需要確定哪個是你的目標,哪個是你爲了實現目標而採取的手段。不要因過度關注實現手段,而忽視了目標結果。

很多公司都想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不過,市場份額對一個想盈利的公司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豐田的純收入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巨頭利潤總和的 2倍。與市場份額相比,投資者更看重的應該是利潤。

當你學會了以上的方法,對你提高決策會有不小的幫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