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讀書分享183——爲什麼最不寬容的少數派容易獲勝?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非對稱風險:風險共擔,應對現實世界中的不確定性》,作者是塔勒布和納. 尼。這是塔勒布繼《隨機漫步的傻瓜》、《黑天鵝》和《反脆弱》後第四本書籍。本書主要講述了沒有“風險共擔”就一事無成,真正的理性在於避免系統性毀滅。我將分享其中最不寬容者獲勝:頑固少數派的主導地位和平等和風險共擔兩部分的內容。

一、最不寬容者獲勝:頑固少數派的主導地位

在任何一個羣體中,只要有3%~4%永不妥協的少數派,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風險共擔”,捍衛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時候甚至拿靈魂來捍衛,最終,整個羣體的人都會服從於少數派的偏好和選擇。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人們容易產生一種誤解,尤其是缺乏經驗的觀察者,可能會從簡單的統計指標中得出這一結論,以爲這個選擇是羣體內多數派做出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你覺得這事兒聽起來有些荒唐,那是因爲我們的科學直覺不習慣處理這類問題。

例如:遵紀守法的老實人永遠都不會觸犯刑法,但罪犯在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中都在做合法的事情。我們將少數派稱爲頑固派或者僵硬派,多數派稱爲溫和派或者靈活派。兩者的關係體現了選擇的非對稱性。

只要少數派達到某一特定的水平,那麼他們的選擇就會成爲壓倒性的全體選擇。

1、否決權

重整化展示的核心意思是非對稱的“否決權”效應,即羣體中的某個人可以用反覆否決其他人偏好的辦法來最終使得羣體內其他具有適度靈活性的成員接受他的選擇。

現在假設每一個正方形就是一個四口之家,家裏的女兒是一個頑固的少數派,她只吃非轉基因食品或有機食品。由於她的堅持和抵制,家庭其他成員都被她改造過來了,他們現在也只吃非轉基因食品。

當這一家子參加鄰居的燒烤派對時,鄰居爲了照顧他們的偏好,不得不全部採購非轉基因食品;接着,本地的超市就會發現當地居民的飲食習慣偏向於非轉基因食品,於是供應的食品也相應調整;最後,大型食品批發公司爲了適應這種變化,簡化自己的業務流程,全部轉向了非轉基因食品。

基因遵循多數派主導的規律,語言則遵循少數派主導的規則。語言行走四方,基因落地生根。

2、道德體系

當今社會的道德並非是由大多數人的共識演變而來的,而是由社會中那些最頑固的少數派把他們所推崇的道德強加給了社會,又因爲少數派的極端不容忍,最終成了全社會普遍接受的美德。

同樣,公民權利也是通過這樣的途徑爭取來的。社會最終會屈從於某個強硬且絕不妥協的少數派。

我們的道德體系是這樣建立的:

(1)極小部分人對道德禁止的事情極爲厭惡,對道德提倡的事情極爲熱衷;

(2)這一小部分約佔總人口的 3% ~ 4%;

(3)這部分人永不妥協,極爲固執;

(4)這部分人平均分佈在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國家的各個地區。

當具備以上的條件,我們的道德體系就由少數人建立起來了。

這其實告訴了我們一個壞消息,那就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並不熱衷於捍衛道德體系,我們並不會自覺地、自發地和自願地想成爲更崇高、更美好、衣着更優雅和口氣更清新的人,真相是我們只想擺脫頑固少數派不停的騷擾,於是不得不按照他們定的規矩行事。

3、從統計概率看少數派主導現象的穩定性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少數派主導下推行的規則在執行中往往更穩定,不同的人在執行這些規則時的差異非常小,而且能夠使得原本孤立不相關的羣體都默契地執行同一條規則。

少數派主導下產生的規則都是非黑即白和二元對立的。反之,多數派主導的規則會導致結果的波動率居高不下。

其實,我們對科學存在誤解。科學並不是科學家思想的總和,而是如市場一樣,充滿了固執的偏見,一旦某領域的真相被揭示以後,我們才突然發現我們以前掌握的都是錯的。

如果科學探索奉行多數人共識的原則,我們現在就可能還在中世紀,革命,毫無疑問是由偏執的少數派推動的,整個社會的進步,無論是在經濟還是道德層面上,都源於一小部分人的推動。

社會進步並不來自共識、投票、多數派、委員會、雄辯的討論、學術會議、茶和黃瓜三明治。只要有頑固少數派發揮與其數量不相稱的作用就能推動社會進步。我們需要的只是非對稱性,以及全身心投入“風險共擔”的少數人。

二、平等和風險共擔

1、不平等

世界上有兩種不平等。一種是人們容忍的不平等,普通人的理解能力和那些英雄人物的遠見卓識之間就存在着不平等。比如,愛因斯坦、米開朗琪羅或隱士數學家格利沙·佩雷爾曼,人們不難發現自己和他們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種是人們難以容忍的不平等,因爲那傢伙看起來就和你差不多,但是他會操縱系統謀求私利、尋租、獲取不正當正當利益,儘管他擁有一些你渴望擁有的東西——他的俄國女朋友,但是你不可能成爲他的粉絲。

請記住以下兩句話:真正的平等是概率上的平等。只有“風險共擔”能防止系統崩潰。

靜態和動態很明顯,經濟學家們,尤其是那些從未親身涉險的經濟學家的通病就是:他們無法理解動態變化的事物,看不到動態事物和靜態事物之間有着不同的屬性。

這就是爲什麼他們不熟悉複雜系統和胖尾現象。他們也缺乏理解更艱深的概率理論所需的數學基礎和本能直覺。

動態的(遍歷的)不平等,需要完整地考慮未來和過去。

讓社會更加平等的方式,是迫使處於頂層的富人蔘與“風險共擔”,始終承受着退出富豪榜前 1%位置的風險。

動態的平等就是要重建遍歷性,從而使得概率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佈可以相互替代。

完全遍歷性的反面是一種吸收態。吸收態這個術語源於物理學中的粒子運動,當粒子撞擊上一個吸收壁,它們會被吸收或粘住。吸收壁就像是一個陷阱,一旦被吸收進去,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結果,就出不來了。

2、邏輯而非數據

爲什麼我們不能相信堆砌了大量數據和表格的作品?因爲堆滿了數字和圖表的作品,恰恰缺乏邏輯嚴密的論述和堅實可靠的觀點。而且,人們誤以爲實證主義就是堆砌數據。

當我們的邏輯是正確的時候,只需要一些有意義的數據稍加修飾;而當我們試圖證僞某一觀點時,一個反例就足夠了。只要有一個數據顯示存在極端偏差就足以表明黑天鵝的存在。

概率論、統計學和大數據分析的核心不是數據,而是基於觀測得出的邏輯——尤其當觀測數據不足時,邏輯就至關重要了。

作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得出一個發現,當你買一本厚厚的、用成噸的圖表和表格來證明某一觀點的書時,你一定要小心:這往往意味着大量無關緊要的數據沒有被作者篩選掉,而真正重要的觀點卻還沒有被提煉出來。

但是對於普通大衆和沒有統計學基礎的人來說,這些圖表看起來很有說服力,簡單的真理就這樣被複雜的數據替換掉了。

統計學並不關心數據本身,核心是通過數據提煉邏輯,從而避免被隨機產生的數據愚弄。

3、風險共擔

作者支持讓富人擔任公職,是因爲他們的財富本身就是能力的證據,它表明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現實世界的問題,當然他們也可能只是隨機過程的幸運兒,但是我們至少都看到了他們在真實世界中的某些技能。

當然,這個人的財富必須是其親身參與“風險共擔”所賺取的,他如果還在這個“風險共擔”中失去過部分乃至全部的財富,體會過與之相關的焦慮和憤怒,就再好不過了。

作者建議杜絕公職人員腐敗現象的一個好辦法是強制要求公職人員在就職宣誓時增加一條:

待其離開公職以後從私人部門賺取的金錢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限額,超出部分將歸全體納稅人所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