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藝術34-最易啓動的讀書筆記法

有一部分人,甚至這羣人基數甚多,信奉“讀書無用論”。對於這類人,閱讀問題基本無需操心,因爲操也白操心。

還有一部分人,知道讀書有用,可看別人通過讀書逐漸改變,自己怎麼就從沒那麼神奇的體驗和感悟呢?這便是今天我們要聊的關鍵。

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沒去使用,簡稱“沒用=無用”。

融會貫通、臨場發揮都基於“理解”讀過的內容,那怕是其中一點。而很多人讀書僅僅只侷限“看過”,最多記個書名,甚至作者姓誰名誰都答不上來,要求應用?實在強人所難。

有此問題,原因還在於沒有做讀書筆記。

一,讀書筆記可助突破人生天花板

現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學言道:“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的鉅著《資治通鑑》就是用“苟有可取,隨手記錄”的方法,堅持不懈做了三十餘本讀書筆記,並以此爲基礎編寫而成的。

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啓超很重視讀書筆記,他說,“抄錄或筆記是讀書極笨極麻煩而又極必要的方法。大抵凡一個大學者平日用功,總是有無數小冊子或單紙片,讀書看見一段資料,覺其有用者即刻抄下,資料漸漸積得豐富,再用長遠眼光來整理分析它,便成一篇名著”。

可見做讀書筆記,不僅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還逼着我們着眼細節,積累有用的素材,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同時刺激我們深入思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更重要還可以爲進一步創新打基礎。

再者,通過寫讀書筆記還鍛鍊了寫作能力。

雖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在綜合領域,需要向高端進發時,無文之理就將遭遇無法突破的天花板困境,導致上升遇阻,格局受限。

起碼一個靠經驗上位的電氣化工程師,想把自己的偉大發現向世界宣告時,拿不出一篇文字、立意和篇章結構上皆上佳的研究成果,面對如此機遇,也只有望洋興嘆的份兒了。很可能有一天看到舉國歡騰的報道時,一拍大腿:“MD!老子早都發現了,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啊~”

你看,做讀書筆記多重要。

對,現在網絡上有許多書評、讀書筆記,可畢竟是別人嚼過的,可借鑑不可照搬筆記,還是自己做得好。

當然,寫讀書筆記,會慢還磨人,不像單純的讀書,既輕鬆又暢快。但,勝利的果實,總歸是堅持到最後的人的。

二,努力和技巧同樣重要!

事實上,即便是被稱頌“記憶超羣”的藝術大家,也都非常熱衷做讀書筆記。

比如,衆所周知的大才子錢鍾書先生。據說,他在清華大學時就橫掃清華圖書館,如今拿起任意一本書還會有他留下的真跡,即便是厚重的工具書都會“挨着字母逐條細讀,見了新版本,還不嫌其煩地把新條目增補在舊書上”,批註、粗線、細線不計其數,讀書同時則兼做筆記。如此,他的學術著作僅引徵書籍就高達4000多種。博覽羣書、過目不忘都是有基礎的。

還有自詡“中國白話文第一人”的狂士李敖,曾說他看一本書,從不是隻有一本書,甚至有時到8本書的厚度,因爲他做了大量筆記。如果遇到一本特別喜歡的書,他會根據書的內容進行歸納,剪下內容,分類粘貼,然後再買一本新書進行收藏

蘇聯共產黨的創立者列寧,其驚人的記憶力爲人們所稱頌,他卻勤動筆,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要求自己:身邊永遠帶着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

看吧,博聞強識的人沒有幾個是天生的,後期的努力和技巧同樣重要!

1,做筆記步驟

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或記錄心得靈感,或摘抄經典品評,所整理的筆記。包括內容鑑賞,探討主題,評論人物,評品語言等。

具體實施如下:

  • 首先明確目的,確定形式

教以致用,當我們以思想輸出爲前提去讀書,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因此,明確讀書筆記裏寫什麼、怎麼寫是關鍵。

  • 其次,篩選折角:

先通讀一遍。把不錯的那一頁折一個角,讀完一遍後再把折角部分重讀一遍,仍覺着值得保留,便把那一頁的另一個角也折上;最後再重讀折了上下兩個角的頁面,如果第三次閱讀後仍然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把最重要的內容篩選出來。無法捨棄的內容做了標記就可以把書暫時放在桌子上,抽時間做成讀書筆記。

  • 最後,成文之時:

1,按照電子版格式填寫
2,或使用事先準備好的筆記本和圓珠筆(最好用三色圓珠筆)。如與內容有關的基本信息用“藍色”,重要信息用“紅色”,個人感興趣的話或自己的意見等用“綠色”。定好顏色,即使潦草書寫,也能明顯區分。比如小說也可如此,出場人物的關係圖用“藍色”,人物性格、面對的難題或事件用“紅色”,相應的意見和評論用“綠色”寫下來。

此方法就一想到讀書要寫筆記就頭皮發麻的人來說,啓動成本最小-後期做筆記時僅寥寥幾頁,會很輕鬆。

2,筆記形式

明確筆記主題後,需確定筆記形式。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以下8種,最簡單的莫過於“摘抄法”了:

(1)提要式

簡短總結書中某一段落,只需一兩句話即可,不必寫的很繁瑣。

(2)提綱式

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爲目的。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

主要內容就是【書名】【作者】【重點內容】,書名和作者就不必解釋了,關鍵是重點內容,由於這是一個目錄式的筆記,所以重點內容只要是幾個字概括一下即可,一般適合泛讀的時候使用。

提綱寫的都是文章中的內容,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提綱和提要有些類似,但提綱是概括一篇文章的內容,而提要只是概括一個段落,因此提綱比提要內容多且完整,且能解釋各個章節和段落之間的關係,所以提綱有時是以圖表的方式呈現,例如思維導圖(使用它取決於你想達成什麼目的)。不過它們都要求儘量簡短明瞭。

(3)摘錄式

主要爲積累詞彙、句子。摘錄優美詞語,精彩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運用。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最好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

如欲摘抄內容太多怎麼辦?

首先要嚴選文章,減少摘抄量,實在太長就選其中一個段落摘抄,找出代表這篇文章的關鍵句,或者抽出關鍵詞,削減不需要的部分,幾個月之後重讀,再看經過提煉的段落。雖然一瞬間不太明白,但幾秒鐘就會反應過來,這樣的摘抄效果是最理想的。

篩選的過程也是一種重讀,也是在找文章中所有語句圍繞的中心,能找到最能代表這次閱讀體驗的語句是最理想的狀態。

摘抄太長的文章太麻煩,又找不出合適的關鍵句,就可以把小標題抄下來,一般小標題是傾注了相當多心血提煉的語句,可以當做最具有代表性的語句。

如果標記太多,那麼就把筆記放一段時間之後再讀,覺得不過如此時,需要摘抄的內容也就會隨之減少,所以說放這一段時間後仍然經得起考驗的文章才真正有價值。原本寫一本讀書筆記需要一個小時以上,過一段時間之後只需要15分鐘就能輕鬆解決。

遇到寫文章遭遇瓶頸時,可嘗試先把喜歡的文章抄下來,同時想寫的東西就會從腦中不斷涌現,有位作家說過:“引用是魔杖不僅可以增加說服力,還更容易組織文章,讓下筆更流暢”。

(4)仿寫式

爲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

(5)評註式

對閱讀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爲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常用方法有書頭批註。即在書中重要地方用筆打上符號或在空白處加批註、摺頁作記號;也可用提綱方法把書和文章論點或主要論據扼要記敘下來;還可用摘要式綜合全文要點、記下主要內容;讀完全書或全文對得失加以評論也是一種方法。

還可在讀完原書或文章之後,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補充原文不是隨意地加以補充,而是要圍繞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發揮。

(6)心得式

爲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聯繫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啓發與收穫的一種筆記。它有如下3種:

  • 札記

是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形式靈活多樣,可長可短。其最複雜的可看作是提綱和心得的綜合,有時還要插入一些摘抄,還可對文章的寫法進行評論,總之寫札記不僅是筆記,實際上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

  • 心得

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穫寫出來。可以是讀書時的心得體會,也可以寫對原文的某些論點的發揮或提出批評、商榷的意見。寫這種筆記,一般是以自己的語言爲主,也可適當地引用原文

  • 綜合讀書

清初顧炎武的《日知錄》,是讀書筆記的鉅著。他在《與人書十》裏,談到有兩種書:一種是收舊錢稱做廢銅來鑄新錢,既是粗製濫造,又毀壞了好的舊錢。一種是開山採銅礦來鍊銅。他的《日知錄》便是:一年來“早夜誦讀,反覆尋究,僅得十餘條,然庶幾採山之銅也’’,便是“開山鑄銅”,指從許多材料中發掘新問題,提出新見解。

綜合讀書,也可稱爲主題閱讀。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其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筆記。

例如工作與結婚主題。讀書筆記是《這樣結婚的好處》:

a書要點加評論,b書要點加評論,c書要點加評論
- 論點:結婚與與壞處分別是什麼?要點加評論;
- 論點:該選擇怎樣的結婚對象?要點加評論;
- 論點:沒異性緣的人要做些什麼讓自己受歡迎?要點加評論。

記得從多個角度出發,用中立的立場去看待每一種意見,不要秉承先入爲主的觀念,客觀分析

一旦立場明確,便根據書中的具體信息驗證自己的觀點。佐證自己的意見要儘可能詳盡具體的描述,對於相反意見也要加以考慮(對相反意見表示理解,在明確論據說明爲什麼自己不聽取相反意見)。

爲了提高理論的可信度,必須標明信息來源,引用書的名書名出自哪一頁,也要明確標註出來。

另外在寫之前務必再畫一張自己見解的思維導圖,這樣寫作時要點就會更清晰簡潔,所需要時間也會大大縮短。

此類導圖繪製可將內容彙總爲一張,概覽整體。把目的寫在紙正中,務必記住優先考慮目的,而不是作者的意圖

每當找到一個與閱讀目的相關聯的內容,就畫在自己的同主題導圖上,這個階段不要讀得太細緻,大致瀏覽一下,簡單的摘讀出和閱讀目的相關的部分。

原本你以爲很複雜的問題逐漸被理清,閱讀目的也會變得越來越明確。這個過程可以把它當作自己和書作者的一場討論。

此種方法更容易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同時會發現其中很多重要概念。

(7)存疑式

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邊讀邊記,以後再分別進行詢問請教,達到弄懂的目的。

(8)簡縮式

爲記住故事梗概、讀一篇較長文後,可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3,注意事項
  • (1)當寫讀書筆記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三項信息,寫入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

  • (2)摘抄的對象是當時自己認爲很重要的段落,評論的對象是當時自己的問題、思想和表現力。

  • (3)有聲讀物的筆記方法可以跟讀書筆記一樣。比如演講者的發言。加上自己的感想,相互交替寫在筆記本上。

  • (4)數字化筆記本的命名可以用筆記本編號閱讀日期筆記本筆記類型書名作者出版社六項。有時候我們也會在某個階段對某個領域的書很感興趣,那麼就可以在這個命名上再加一個關鍵詞,日後想寫主題文章又找不到切入點或者材料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檢索關鍵詞來一舉獲得參考資料。如果是紙質本的筆記本,也可以把編號寫在筆記本上,做成目錄放在電腦裏,便以檢索。

三,重讀筆記=頭腦信息重組

創意源自既有信息重組。不管有多少信息,沒有重新組合碰撞就不會產生創意。一個創意好不好,關鍵在於如何安排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係。

令筆記不至於放在電腦或書架中吃灰,而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方式,便是認真重讀筆記——把有用信息組合,就能獲得創意。

如果說讀書是爲了豐富自己的思想,那麼讀書筆記的作用就是讓自己更有深度,是對頭腦中的信息重組。好書不管讀幾次都會有新發現,而好的讀書筆記也一樣,每次重讀都能激發新想法、新靈感。

在回顧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不僅可能獲得更有利現實的點子,展開思考時,即便平時未曾留意的主題,也將累積不少文章的素材。

此外,如果沒有重讀一本書的計劃,可以通過重讀讀書筆記加深對這本書的瞭解。而有些書,只要把重要的部分和自己的感想統一總結在筆記本里,就沒有保存原書的必要了,這也是何時扔書的標準——用讀書筆記減少藏書量,有些書確實愛不釋手,需要重讀便留着。

重讀時可添加新想法、標註修改時間,把重要的內容再轉抄到新的筆記本上,或者索性重新寫一遍讀書筆記。紙質筆記本建議使用活頁本,便於分類和日後查閱。

小貼士:我們並不會把所有的書都寫成千字以上的讀書筆記,一些如小說類的休閒讀物,可直接分條目寫出自己對這本書的感想。

最後

知識不在書中,書中只有信息。

讀書筆記這種東西,一開始做得都不是很好~但只要用點心,熟練了之後自會優化。

而許多方法,知道了,沒完全做到也沒關係,做了就總歸會有進步。

先完成再完美,以點帶面。總之呢,選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方式,才能長久地堅持

建議家裏有孩子的,可以從小培養寫日記,大些寫讀書筆記、影評。最初會當成任務,所以從小培養,年齡小、量少,一定階段後會變成享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