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飲食觀察內參(改)

淮孃家門面修葺一新,內部裝潢略微常青麥香園化,門口左側,新增粥類,右側“收容”煎餅果子,煎餅果子檔推車檔口已然削頂,猜測應是其代價也。早粥晚飯,淮娘可見其店大有擴張崛起之勢,早市凡此種種,相比已然觸動子旋家地位。

“愛馬仕”炒飯鮮有問津,猜想這深層次的原因,部分學生飲食習慣已經開始固定。“愛馬仕”尚未出現之前,部分學生的選擇,固定在右手食街的炒飯檔口,形成了飲食心智,口味選擇上已經固置。

“愛馬仕炒飯”其實是淮娘藉着地域優勢的壟斷,又模仿周邊相同飲食檔口的“推陳出新”。它企圖在西街市場分一杯羹。

一九年四月份,門口煎餅果子檔主移位,愛馬仕炒飯固定開來。淮娘內部裝修,縮減整合,位置逐漸增多。

一九年五月份,燒烤和豆皮檔子前來光顧。


北方烤餅檔主的移動,是選擇緩慢漸進的,早些時候蟄伏小巷無人識,現是小車傍晚盤踞校門口,瞅準傍晚學生時機。女人愛說“過去了啊”慢慢變成了“慢走”。時間抓得非常緊湊,出鍋便能截獲。


我們的張師傅依舊不緊不慢,維持既定的原狀,豆腐腦,燜面,悶聲發財。想食用糯米包油條,口留香糯米,接受私人DIY炸制油餅。一九年三月三,遇上了罕見的地米菜(薺菜)煮雞蛋。民俗的風格。張師傅的父親有時候早餐食用的,卻是對岸的荊州鍋盔。


荊州鍋盔的兩夫妻,原來已經當上了祖父母。男人魁梧不時逗弄着身後小賣部的孫女。嘗試怪味鍋盔的鹹甜結合,口感的增長源自於他同鄉送粥來的嘗試。白糖鍋盔加上燒賣組合而成的巨無霸,元氣早餐。


淮南牛肉館店面易主,同齡自發形成,裝潢日系,色澤發暗。所謂三杯雞,只是黃燜雞的變種。米飯略幹。偏離了地域特色的特色菜系,在異鄉食用,很大程度爲褻瀆地道飲食的異端。


傍晚新粥登場,女人隱約原是賣餃子的。果不其然,通過聲音,體貌特徵分析,最後看微信支付的名字,更是印證了我的猜想。飲食內容再變,但是食客直覺的感知能力,分析印證能力卻不會變。粥品的綿軟,首推的是南瓜小米粥。陳皮入粥中,已然滲透,滿口回甘。


三月十二日早,又見一位新來的賣粥人士。綠色攤檔,標有“廣式甜粥”。擺放位置,頗有赤裸挑釁意味。原先元老級賣粥的孔姓夫妻,只能遠望乾瞪眼。二者相隔不到百米,紅綠相稱,對比明顯。顏色的強烈對比,也是也是生意的比較啊。(寫作上,這時像是暗地裏收保護費的大人,暗中觀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