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峨眉,不逃離、只爲面對(二)

文/歐歐

凌晨三點小夥伴鬧鐘響了。翻身起來屋外嘻嘻唰唰雨打在樹葉上的聲音又密又響。有人說想放棄了,又冷又黑還下雨。

失望的情緒在房間蔓延開來,我說"來都來了,走!"當時就覺着好考驗人的意志!

在我和另一個小夥伴的堅持下,方便麪墊點肚子。冒雨前進。

在雨中出發……

凌晨四點11分從峨眉山雷洞坪車站出發。夜晚的車站顯得很靜,白天車水馬龍。

行走半小時。就有一名全副武裝的男性爬山者,手拄柺杖,大步流星超過了我們。

再過10分鐘,聽到山上有男人說話的聲音傳來。"前路太黑,大家一起走吧!"正是剛纔那位全副武裝男。

他提出結伴而行,的確我們步伐太不一致。很快他又開始獨自前行。也許他去尋覓更適合他的同路人了。

若不是結伴而行,真是孤獨的行路人。

路上凡是能看見有燈的地方,總讓人欣喜不已。有光亮的地方彷彿自己沒那樣孤獨。正如前面要結伴的全套武裝男,人在特定環境都需要抱團取暖。

已經累得氣喘吁吁,打手閃看路牌。才走1.5公里。再看看前路,全是這樣的陡梯。

漆黑看不見前路時,反而可以埋頭苦爬。

"無知者無懼!"  挺有道理。

好不容易爬過這段,剛剛是全身出汗,熱得難受。現在風一吹,收汗身體開始發冷。接着噁心、難受、想吐、臉色發青。

珊趕緊把她穿着的羽絨服給我換上,我肩上的揹包兩個夥伴也換着給我背,超貼心!

我上山前小感冒,爬山呼吸就不通暢,全身一熱一冷好擔心自己堅持不了。

每一步都邁得沉重…有一段路感覺快要暈倒,腦補大量躺在牀上的畫面。可能真的上不去了。

柏強悍揹包在前等我,珊又放音樂又一路在後陪着我。

兩個夥伴買熱騰騰銀耳湯讓我喝下、不停給我打氣。

我十步一歇的節奏,咬牙堅持。頭腦浮現最多的就是我自己,不服輸、無比堅韌的自己。想想又振作起來走上一小段。

七點,終於看見金頂了。

小夥伴們很虔誠,再三強調進廟見佛,切不可拍照。進金頂、金殿、銀殿、銅殿都沒有拍照。

走近金頂佛像下,有一位藏袍和尚帶着大家"轉山",每位轉山者雙手合一、一步一跪,讓人敬畏。

登頂成功。我的想吐、反胃症狀緩解了,整個人又活了過來。

在半小時前真是"病人狀",哪還有心思拍照。到頂照像看我那“精、氣、神”,爬山時病號的我像是在演戲一般。

到頂欣賞美景。直觀感受:視野超開闊,空氣超清新,所在空間活脫脫一個超凡仙境。

正值父親節,在金頂和父親通了電話。父親年輕時2次爬峨眉山,各種原因未能登頂,小有遺憾。

這次父親節登頂算是給老爸彌補這份遺憾。

此次峨眉行問自己爲何而來?

藉助登頂,藉助這種儀式感的旅行來釐清自己。

峨眉行究竟收穫了哪些,理清些什麼?

第一,有多大力就做多大事。進峨眉眼高手低,對登頂目標缺乏認識,給自己定了個不能完成的計劃。

峨眉景點多且分散,想要從山腳爬至山頂需要連續爬十幾個小時。顯然自己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我們僅爬了7.5公里,身體不適的我都差點沒能實現登頂,這僅僅是1/5的路程。

量力而行,這是我體會最深的。

第二,當目標過多時要學會給自己做減法。進景區我想逛逛報國寺、清音閣等,2天一夜的行程安排不允許,最後只剩一個登金頂,放棄所有該放棄的。

第三,在特定環境下人需要抱團前行。

第四,條件很惡劣,人也總能適應環境。

第五,黑暗後緊跟着的就是黎明。

第六,對目標理解越深越清晰,行動路徑越不容易錯亂。

第七,不急不停纔是最佳心態。

第八,內在狀態影響並控制了你的身體。


總之,峨眉行,不逃避,只爲更好面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