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的人如何自救

文/歐歐

“缺愛”我理解個體來自於原生家庭的一種情感上的“缺失感受”。

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或重要養育者在孩子幼年時,對孩子教養行爲方式不當,在孩子本該在家庭、在父母身上吸取養分、得到情感支持、獲得安全感、愛,並習得人際交往正常互動模式。因父母的不當行爲,導致孩子缺失了“愛”。


缺愛常常表現爲:順從、攻擊、隔離。

缺愛的順從者往往是忽略型父母一手打造出來的。忽略型父母常常把精力投放在自己身上,對自己的孩子有意無意的釋放一種信息,“你的感受無關緊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孩子徹底被忽略,唯一能得到愛的方式就是,努力把自己活成父母理想中的好孩子。討好父母,聽話照做就能得到父母的情感認同。一個缺愛的乖孩子就誕生了。

順從者的出現也有控制型父母的功勞。控制型父母會因爲害怕孩子不再需要自己,想盡各種辦法或武器讓子女依附於自己,常“打着一切爲你好的藉口”,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孩子會爲了不讓父母傷心、理應孝敬父母、讓自己聽從於父母的授意。

久而久之,孩子只學會壓抑自己,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了。

於是,這兩種類型家庭長大的孩子,就會眼裏永遠裝着別人,唯獨沒有自己。常常對他人甘於奉獻,解決他人遇到的問題或減輕他人的痛苦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從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只在乎別人的感受或想法。

只要他不拋棄我,我願意做任何事情;只要他不生我的氣,我願意做任何事情。很難跟人說“NO”,不懂拒絕人,有時也爲這樣的自己生氣懊惱,覺得不被人重視, 有被人利用的感覺。有狗改不了吃屎地要對人好,聽人勸。

彷彿只有站在他的立場,纔不會遭受反對和排擠,自己也纔會處於某種安全處境。

因缺愛常常表現得像個攻擊者。我們在幼時未被滿足的親密感在以後的朋友關係、戀人關係、夫妻關係中渴望得到“惡補”,一旦對方沒能給到我們想要的,缺愛的我們就是一個索取者,抱怨身邊人對自己還不夠支持、不夠關心、不夠體貼。

我們一邊指責一邊難過,一邊抱怨還一邊委屈。我們冥冥之中在這些關係中渴望去修復、去彌補我們一直缺失的部分,只是未曾覺知。

有時候缺愛的我們還是個不折不扣隔離者。往往外表看起來很獨立,宣告衆人,說自己根本不需要“愛”,一個人也活得尚好。其實失去得太多、對“愛”想要了又太久,太強,遲遲得不到迴應。

既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迴應,只好學着乾脆否認自已有需要這回事,以此來對抗孤獨感和情感缺失。

也許太迫切需要“愛”,同時對這種感情y感又到恐懼,最後只能選擇用疏遠來代替。

總之,缺愛的人核心感受無價值感低自尊。總認爲自己不夠好,無用,不值得被愛,不被認同,我糟糕至極。


既然“缺愛”,如何自救

如果說愛來源於家庭、來源於父母。一個“生病”的家庭,或“不合格”的父母未能給到我們愛的滋養。我們這粒種子的成長環境就是不如人意,難道它就註定開不了花、結不成果?

未必。

在幼年時我們必須依賴家庭或父母源源不斷的給我們提供養分,那時的我們非常脆弱,也很容易受傷。來自父親的一個嚴厲眼神、母親一句強烈措辭的話語可以在我們的心中造成難以癒合的傷口。我們帶着“這樣那樣的缺失”,在那片不肥沃的土壤也日漸長大。

成年後的我們有能力成爲自己的照料者,與自己內在那個“缺愛”的自己講話,那小孩還在那裏,或許仍深受傷害。

過去忽略他 太久了,現在是時候由成年後的自己返回內在,通過以下條目來撫慰、關愛、照顧這個“缺愛”的小孩了。

1.在不冒犯他人的前提下,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立場 和理念;

2.明確區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接受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異,並能夠很好地應付這些差異導致的焦慮;

4.接納自己的想法、立場和感受,不要求他人爲自己辯護;

5.與親人保持親密聯繫,同時敞開胸懷,傾訴自己的想法;

6.按照自己認爲有意義的關係模式與方式去生活,而不是依從他人制訂的規矩;

7.爲自己追尋目標,而不是爲改善與別人的關係而追尋目標;

8.準確“檢驗”他人的想法,明確理解他們的希望和意圖;

9.必要時與別人進行求同存異的協商,協商過程中必須考慮自己的目標和他人的想法;

10.除了認識和了解自己的缺點,更要認識和發揮自己的優點;

11.在與重要成員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要保持自我;若與他們的關係疏遠,則要充盈自我;

12.坦誠地接受自己錯誤造成的責任;

13.學會清晰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14.學會欣賞與享受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

15.不要因爲他人的威脅、欺凌或操縱,而替別人承擔責任;也不要威脅、欺凌或操縱別人,讓他們擔負本屬於你自己的責任;

16.學會應對自己的焦慮;

17.不要因爲人際關係中的壓力而流露出任何表現,也不要被他人因焦慮而產生的表現所操縱;

18.當你無法接受他人的所作所爲時,不要被無力感吞噬,而要關注自己擁有的選擇;

19.不要爲了自己高興,而對他人應該做或不該做什麼提過多的要求,也不能強求別人必須如何感受、行動或思考等。

20.既使全世界的人都不愛你,你也要愛自己,因爲你值得被愛。


我是心理師歐歐,要與歐歐一起聯機學習心理營養的小夥伴私信我:o662890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