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後的祕密

文/秦小狸(布拉多爾)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
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
我把最深沉的祕密放在那裏。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莫言

原來我一直都未讀懂電影,也並未真正懂你。

導演楊超的電影《長江圖》十年磨一劍在柏林電影節斬獲銀熊獎。楊超導演在一席的演講《三種愛和無數種電影》用三部電影的片段向我們展示了專業看電影的姿態。從專業的角度看電影會否影響我們對於電影的原始感受,楊超導演體驗後的回答是不會,相反這給了他對於電影,對於美更深刻的體悟。他說:“電影是利用山河大地、橋樑湖泊、風雪雷霧所有的一切事物來呈現演員的表演,而永遠不是僅僅拍演員的臉來表演,也不是說臺詞,也不是僅僅講一個戲劇故事。”這本該是電影真正的模樣,利用自然最本真的姿態呈現出的具有靈性的藝術。而於非專業的我們而言,透過專業的視角也能讓我感受到電影另一面的魅力。

—01— 特寫鏡頭和色調

這是《長江圖》裏女主人公安陸的一組特寫鏡頭,模糊與清晰交錯,忽明忽暗的色調,從冷色調逐漸轉爲暖色調再轉爲冷色調,電影裏一般而言,冷色調代表平靜疏遠,暖色調代表刺激,而女主人公在這兒的表現,我想是爲了展示她的不可捉摸、忽遠忽近和神祕感,她給人的氣質基調就下來了,爲故事的情節發展鋪排。接着看,男主人公的飾演者秦昊拿着蠟燭這個暖色調鏡頭跳切到後一個冷色調鏡頭,近乎黑白的畫面,帶來一種極其強烈的象徵意義,一種宿命感。

—02— 中景畫面

這是比較常見的中景鏡頭,畫框下邊卡在場景局部的畫面就是中景畫面。中景包含的景物範圍比全景少,多於特寫鏡頭,環境是次要的,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影視作品中中景鏡頭佔的比重是較大的,因爲中景鏡頭主要用於敘事,表現故事情節。我們看到這是《長江圖》裏秦昊飾演的男主人公在商議着運魚之事。再仔細看,我們發現,鏡頭中每個人的姿勢是有所區別的,有側對我們、背對我們以及正對我們的,不同的姿勢給予觀衆不同的視角。

—03— 遠景與近景

遠景鏡頭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規模和氣氛,視野廣闊。看到這個鏡頭的時間,有種被美哭的感覺,後面跳切的人物近景情感上又形成強烈的對比,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落寞、寂寥,鏡頭越靠近,情感越緊張。此時電影音樂的響起更是抓緊觀衆心絃,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

—04— 運動攝像

影片一開始的鏡頭是女主人公安陸的臉,畫面飽和度個人感覺有6,看着安陸的臉,順着她的視野所及,我們會想,她在看什麼、想什麼,爲什麼她的表情如此,之後船的運動鏡頭出現了,與安陸的臉同步移動,電影音樂響起,讓觀衆不禁聯想,安陸與這艘船或者是船上的人的聯繫。同時鏡頭是慢速移動的,給人一種肅穆、沉痛的情緒。真是太巧妙了!

—05— 鏡頭的鬆緊

這個鏡頭是透過窄小的窗戶拍的,讓觀衆有一種窺探心理,此時低沉厚重的電影音樂配上緊的鏡頭,故事即將走向高潮。如果鏡頭停留在人或物身上的時間較長,也許是爲了表現人物思考或者設置懸念。

每個優秀的導演都是深諳人性的心理學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