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觀察和評論

今天讀了《非暴力溝通》,談一下自己的感悟。也許我們並不認爲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第一個要素是觀察,我們應該觀察他人及其行爲,並客觀的描述事實,但這在現實中是很難做到的。 下面分享書中的一首詩,讓我們感受一下觀察和評論的區別。

《懶惰與愚蠢》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

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說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懶惰的人,還是

他的行爲被我們稱爲“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

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我使勁看了又看

但從未看到廚師;

我看到有個人把食物

調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爐子——

我看到這些但沒有看到廚師。

告訴我,當你看的時侯,

你看到的是廚師,還是有個人

做的事情被我們稱爲烹飪?

我們說有的人懶惰

另一些人說他們與世無爭,

我們說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說他學習方法有區別。

因此,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把事實

和意見混爲一談,

我們將不再困惑。

因爲你可能無所謂,我也想說:

這只是我的意見。

我們需要尊重事實,而不是評判、指責或以其他方式進行分析。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