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6

下午在西西弗書店坐了近4小時,看完了2~5章的《蔡康永的情商課》,完成了一個想法。

邊看邊抄寫着可以記錄下來的話,也當增加寫字機會了。

他的話也有搞笑和頑皮的時候,看了他表達的理,思考後隱約覺得是需要這樣。


符合主題“情商”的話

戲劇人物追求的不是情商,而是活得生猛激烈。那我們訓練情商,追求的是什麼?

不是追求冷漠,而是追求冷靜;不是追求無情緒,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緒;不是扭曲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因爲做自己做得很自在,令身邊的人也放鬆了,而討人喜歡。


也提到了“情緒”

情緒,就是我們當下的自己。

把表達情緒當成利索當然的事,而不是特權,纔有可能把情緒納入日常生活,自在地活下去啊。

情緒是我們的一部分,冷靜地面對他們。

別對情緒大驚小怪,河流怎麼會對水大驚小怪?活着就會有情緒,別一遇到快樂,就像吸到毒品。也別一遇到悲傷,就像遇到鬼,看都不敢看一眼,轉身就跑。你不會想對快樂上癮,也不會想淪落到害怕自己的悲傷。


又出現了“沒什麼大不了”。

問“怎麼辦”比較可能一步一步邁向希望。

隧道盡頭,一定有光。就算沒有光,你也可以想象那個光。怎麼想象那個光?


關於“自卑”

沒有人不自卑。

差別只在於,你有沒有把自卑太當回事。

恰如其分的自卑,是一定要的啊。

自卑,是來自腦中“理想的我”。

感到自卑時,既檢討自身的條件,也檢討評鑑自己的標準。


把他人的否定切成小塊,不要全盤接受。


別人含混地表達,我們就含混地收下,含混地產生情緒,含混地自責,卻不追究到底自己有什麼可責備的。

對自己真是夠隨便的。


別讓愛你的人,爲你可惜。


不要因爲他人的否定、評價、定義等圈住自己,你可以做到你能做到的事。要去盡人事。



感受生命

你成全了什麼?你參與了什麼?

不一定是要成爲什麼,成全和參與也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有限的勇氣與意志力很珍貴,要用在我們真正在乎的事上。


幸福是種感覺,靈魂也是種感覺。


改變自己

自己身上可以改變的東西太多了:性格、心情、態度、觀念,都可以改變,可以變得更明白、更舒緩、更恰如其分。

爲什麼硬要把人生耗在對你毫無感覺的一座大山上面?

讓山是山,讓我們是自己。不是別人塑造的我們,而是我們塑造的自己。


書背的話

如果想要寧靜並且內心強大,多看書,多與自己相處。

內心強大之道,只能依賴自己。你笑了,不需要世界跟你一起笑,你哭了,也不需要世界跟你一起哭。笑與哭,都是你自己的珍貴情緒,讓世界是世界,讓我們是自己。

內心強大,沒什麼好羨慕的,一步一步邁過去,就能到達。只是,你要等到什麼時候,才邁出你的第一步呢?


還是記一下中途聽見一對父子的對話

兒子:我還以爲你死了。

爸爸:我活得好好的呢。

兒子找爸爸,沒直接找到,又見到爸爸時這樣對他說了一句,我估計爸爸聽到這話也錯愕了一下吧,我是笑了的。

沒有生氣和批評,爸爸也接着帶着笑的口吻和兒子對話,說他剛剛到後面去了,也要找下自己看的書。

接着應該是捨棄自己原打算去成人閱讀區找書、看書的想法,又陪兒子呆了一兩個小時吧,是位耐心、循循善誘的爸爸。兒子每叫他一聲爸爸,他都有迴應。

另外兩位爸爸雖然和兒子呆在一起,一位在做自己手頭的事,顯得有些不耐煩;另一位像在默默看着兒子,避免兒子做出什麼不合適的舉動。

只有這位爸爸是一種平等姿態的陪伴者角色,讓我都覺得這位爸爸是好夥伴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