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團隊交付生產性環境的工作模式

    1、對於生成的代碼、程序,先在自己的測試機上測試完畢(可以是配備的臺式PC也可以是由運維人員配置好的“本地測試服務器-虛擬化環境”)。不同工種的技術從業人員,應該以自測爲優先後,結合業務,先做到自己心中對於業務層面OK;

    2、在自測完畢後,對於自身的環境及程序,轉移到“準生產性環境”中。(一般是本地“對外服務器”)。

    3、對於業務比較重要的,已經有了明顯的IT生態期。可以進行階段封閉了。按照業務流程,可以轉移至“生產性環境”(可以是本地生產性服務器環境,也可以是雲端資源)。


    當然,這些需要資方給予比較充分的硬件資源環境。作爲IT/運維,本身在“下三路”也能帶資源到實際工作中(成本與投入的平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