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終極意義 之 《刀鋒》

不急躁,對人隨和,慈悲爲懷,丟掉一個我字,不近女色。

 毛姆筆下的拉里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後找到了人生的終極意義,並選擇了以上的這種生活方式。

他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不肯因爲修行就放棄來生和體驗人生。而是想着更多地去融入到這個世界中,體味它的悲歡離合。去滿足自己的活力、自己的好奇心。生生不息,形形色色。

01 變 化

塵世的滿足都是暫時的,只有無限能提供持久的快樂和幸福。但是,時間的沒完沒了並不能使善更加善些,也不能使白更加白些。

如果中午的薔薇失去它在清晨時的嬌美,它在清晨時的嬌美仍然是真實的。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個完,我們除非是傻子纔要求事物永久不變,但是,如果我們不抓着手裏的東西及時享受它,肯定說我們就更傻了。如果變易是事物的本性,我們會認爲把這一條作爲人生哲學的前提,是最合情合理了。

我們誰也不能兩次濯足於同一的河流,然而,河水流去,繼之流來的水仍舊一樣清涼沁人。

太多時候,忘了萬事萬物都在變化,甚至會去抗拒這種變化的存在。

而實際上,當我們接受了變化的存在,並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現在的自己、事物、關係,彷彿又要灑脫很多。這種灑脫就是和世界和解的感覺。

02 成 功

艾略特追求社會地位,和他人眼中的地位,併爲之奮鬥之死,也許,這就是他的成功和人生意義。

伊莎貝爾追求的物質,嫁給了愛她的男人,生得兩女,即使過程中遭遇了破產,但堅持和艾略特的幫助都讓她完美實現自身所求。

索菲在愛人和孩子死後,一心求墮落。

蘇珊,更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個階段要什麼,併爲之努力着,最終也算是靠自己的努力上位。

 拉里在最開始失去人生的意義時,也算是意外事故發生後對原來生活的一種衝擊。

如果不是意外事故的發生,或許,他就和伊莎貝爾一樣,享受着物質,體味着人生,或許會覺得生命中缺少些什麼,但也或許就一直堅定着自己的信念。畢竟我們生活中經歷的一切塑造了我們。

因爲人不論男男女女,都不僅僅是他們自身;他們也是自己出生的鄉土,學步的農場或城市公寓,兒時玩的遊戲,私下聽來的山海經,吃的飯食,上的學校,關心的運動,吟哦的詩章,和信仰的上帝。

這一切東西把他們造成現在這樣,而這些東西都不是道聽途說就可以瞭解的,你非得和那些人生活過。要了解這些,你就得是這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