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場場醉酒後 風花雪月故事!

大文豪與酒

文/南山喬松

01

唐朝大詩人李白喜歡遊山玩水,遊玩時詩興大發(他自稱寫了一萬首詩,實際流傳下來有900多首)。其實,誰喜歡遊山玩水而不幹正事,那是因爲李白祖上與士農工商中的“商”有關,因而失去了科舉資格。

不能爲國效勞,自己滿腔的抱負得不到施展,因此李白鬱悶呀,但又無可奈何,於是乎他纔不得已寄情于山水,想象自己是個俠客,仗劍走天涯,《俠客行》詩曰這種狀況:“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但是,李白埋藏在心底的鬱悶到底需要排遣,那就借酒澆愁唄,《將進酒》詩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整首詩,李白在爲自己喝酒開脫,還應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之感。

酒酣耳熱之際,李白確實寫了很多膾炙人口但又極其誇張的詩,好像不誇張,不能顯現其風格。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其實借酒澆愁,愁更愁!“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而且還失眠,半夜胡思亂想,“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02

不知情的人們,以李白爲例,說,喝酒好啊,喝了酒能作詩。《紅樓夢》裏的薛霸一定是這樣想的,你看,他喝酒吟詩裝風雅時吟出了“一個蒼蠅嗡嗡嗡,兩個蚊子叮叮叮”這樣的高級好詩。

吟詩作對,真要靠喝酒找靈感嗎?不一定。杜甫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候,可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後沒酒沒肉餓肚子的情況下寫的。

03

東晉有個大文學家,江西第一個大文豪,陶潛陶淵明,五柳先生,他酷愛田園生活,酷愛到什麼程度呢?他在《歸田園居》裏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對他來說,除了自然,其它都是牢籠。

陶淵明在《飲酒》中這樣描述他醉心於田園生活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就是生活的真諦!說什麼都是多餘的。

但是這樣的生活真的好嗎?至少是非常非常清苦的。陶淵明在其文《歸去來兮辭》中說:“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孩子太多,米缸裏沒米,維持生計的本領,自己也沒有找到。

想過優哉遊哉又清苦的田園生活,可以理解,但我們不懂陶淵明爲什麼要與世人與世事絕交?一如其文說的“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難道是因爲他認命了?!一如其文說的“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富貴我不想,成仙我無望。

事實沒有那麼簡單,一,否則陶淵明也不會寫千古名篇《桃花源記》,只能把自己的理想寄託於桃花源中;二,否則陶淵明不會借酒澆愁,《歸田園居》只有6首詩,而《飲酒》寫有20首。

04

陶淵明的精神實際上是寂寞的、愁苦的。因此借酒澆愁,天天喝得酩酊大醉(也許是沒錢喝的假酒吧),然後採菊,種豆,荷鋤…在東籬下,南山中,田間地頭…通常吃晚飯時,家人不見他蹤影。

其時,不是陶淵明“帶月荷鋤歸”幹活去了,而是他借酒澆愁,愁更愁,左愁右愁,上愁下愁。這麼愁,陶淵明一喝就醉,醉了不知歸家。家人還不知他醉倒在哪裏。

於是,家人喊上村人,舉着火把,漫山遍野地找人。最後,可能在大石頭後面,可能在草垛裏,可能在小泉邊…找到兀自在那酣睡、不省人事的五柳先生。大家只好把他架回家。

更可悲的是,陶淵明這樣的大文豪,5個兒子卻一個不如一個,相互比賽誰沒出息。他的兒子們雖不必像蘇軾兒子那樣,混得不錯,但至少也應該像李白兒子那樣,做個普通人。

05

唐宋八大家中,有一家就佔了3個,三蘇。其中大文豪蘇軾蘇東坡,不但詩詞文章好,還愛吃,是美食家(當然這裏面有很多虛構的成分),還愛喝酒。

蘇東坡喝酒和歐陽修一樣,酒量是不行的,“飲少輒醉”。但是,不知是自己真愛喝,還是覺得朋友見面吟詩作賦時,沒有酒好像就缺點什麼,爲附庸時尚而喝酒。因爲唐宋時期,歌姬舞姬異常盛行。

東坡先生也是一喝就醉,醉了就倒,倒了就睡,俗稱“文醉”。他曾在徐州做了兩年知州。有一天,蘇東坡又喝醉了,顫顫巍巍走到半路,吃不住酒勁,倒在一塊石頭上。

然後抱着石頭就呼呼大睡,這塊石頭就是現在雲龍山上的“醉臥石”,又稱“東坡臥石”、“東坡抱石”。

06

另一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自號醉翁,“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雖然不能像蘇軾那樣,過琴棋書畫詩酒茶賦的美好生活,但也不會像陶淵明那樣,在農村過得那麼貧苦。

修哥至少可以開宴請:“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爲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搞娛樂:“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衆賓歡也。”

北宋文豪、名臣范仲淹戍邊時,面對邊疆的空曠開闊高遠蒼涼,也會喝喝酒排遣排遣,“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大概老範是在喝了酒以後豪氣干雲才寫了《岳陽樓記》,看“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從而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那個與徐州名姬關盼盼之死脫不了干係、以寫愛情詩著名的白居易,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他最喜歡找歌姬舞姬搞party了,卻偏偏說自己平時在江洲“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有一天晚上,白兄在送行朋友時遇到一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琵琶女,馬上“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最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爲君翻作《琵琶行》”。

對白兄弟來說,喝酒取樂,已經成爲他的一種習慣。

07

許世友將軍,誰想當師長,他把3瓶茅臺往你面前一放,喝下去,還清醒,歐了;否則沒有資格談。就是有這樣的奇葩事!

現在,在酒文化盛行的地方,有朋友來,都說要讓對方吃好+喝好。吃好,就是大擺宴席搞浪費唄;喝好,就是讓對方多喝甚至喝醉唄。這其中,除了情誼,應該還有主人自己愛喝酒、想喝酒的緣故,朋友只是個藉口而已。

而有求於人,或想順利辦個事,如果遇到對方是個好酒之人,說容易也容易,陪對方喝好就行;說難也難,就是如果你自己不能喝酒陪酒,事情就難辦了。

08

貪杯之人,爲酒徒。人們貪杯的根源,就是空虛!

物以類聚,現實生活中,那些有上進心、愛學習、整天忙正事的人,是沒有多少時間泡在酒場上的。人以羣分,空虛的人就閒,閒就想喝酒,於是同樣空虛的人扎堆,呼朋喚友,吆五喝六。

其實,酒徒與酒場,到頭來終究是一場空!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原創作者>

更多文章關注公衆號「南山有喬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