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比愚蠢更可怕

無知比愚蠢更可怕

   每個人的知識都是一個獨立的體系,自己容易陷入這個體系中不能自拔。國館君建議,即使自己不能走出這個體系,起碼也不要隨便去打擾他人的生活,那樣容易暴露自己的無知。

  18世紀末,英國派遣喬治·馬戛爾尼伯爵訪問中國,向清政府當局提出通商貿易的要求。在談判後,乾隆帝在給英國國王的回函中這樣寫道: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爲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並沾餘潤。”

  大概意思是“本來我大天朝什麼都不缺,完全沒必要和你們這些蠻子互通貿易。但是可憐你們,朕就特加恩惠,賞你們口湯喝吧。”

  乾隆老爺子坐在大天朝第一把交椅上,整個世界都在他的俯視之下,本以爲這話說得得體、硬氣、倍有面子。殊不知,丟人已經丟到了地球的另一端。

  18世紀末的英國政治上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經濟上發生了產業革命。自動織布機的發明、蒸汽機的改良,英國的經濟生產已經步入機械化時代,而中國還是一個刀耕火種的農業大國。

  英國來找滿清政府通商的真正目的在於打開中國的市場,傾銷商品,賺取白銀,同時獲得廉價的原材料。而乾隆帝卻天真地以爲他們是來乞討的。

  以爲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殊不知成了世界級的大笑話。

  有一次蘇東坡去拜訪當朝宰相王安石,恰逢王安石不在。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房等候的時候,看到書桌上一張還只寫了開頭兩句的《詠菊》詩: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看後不以爲然,以爲菊花傲立瑟瑟秋風之中,縱使葉乾枝枯,也不曾見花瓣散落滿地。於是仗着自己才學滿腹,提筆續寫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後蘇東坡被貶黃州做了團練副使。一年後逢重陽佳節在後院賞花,他卻見到菊花樹下,滿地花瓣,猶如黃金滿地,卻無花朵掛枝。此時的蘇東坡才意識到自己曾經是多麼魯莽。

  本來要一展才華,卻落了個丟人現眼,而自己卻還在暗自得意。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孔子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對於每個人來說,知道多少,是相對的;而無知,則是絕對的。

  我們都是坐井觀天的那隻青蛙,不同的是可能井口的大小有所區別。

  然而,或許爲了顯示自己的智慧,或許是爲了掩飾自己的無知,也或許是身在其位不得已。很多時候,我們不懂裝懂、隨聲附和、裝模作樣。

  更爲甚者,我們還時不時要好爲人師,以爲自己是過來人,是救世主,還要充分發揮主人翁責任感。

  於是,我們習慣了沉浸在曾經的經驗和現有的侷限中而不自知,不斷去教導別人,批評別人,俯視別人,鄙薄別人,嘲笑別人,從中找到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既然在浩瀚的知識面前,我們都是井底之蛙,而且是待在不同井裏的青蛙,那每個人看到的天空就應該有所不同。

  無論我們自己的井口有多大,我們看到了多大的一片天空,那都不可能是整個宇宙。

  所以,我們不要以爲除了自己別人都是腦殘,也許別人只是看到了我們在自己的井裏沒看到那片天空罷了。

  既然如此,先不說每個人自己纔是人生的主人,其他人的意見都僅供參考。單從客觀正確性來說,也值得商榷。

  因爲每個人蹲在自己知識的深井裏看到的天空不同,必然會造就每個人不同的特質。這樣,我們引以爲傲的經驗,對別人來說也許一文不值。

  更爲重要的是,我們忙着對別人指手畫腳是時候,往往不是彰顯了我們多麼淵博,而是恰恰暴露我們有多麼無知。


美文來自:http://www.vipyl.com/Article/2/245913.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