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之女性觀:25年前

偶遇新華文軒做了一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影響了一代女性的書籍展。選了一些代表作,每年一本。


從三毛的《撒沙拉的故事》開始,多角度看40年來影響女性主義的一些思想和觀點。

碰巧看到了亦舒《麪包樹上的女人》,這一行字吸引了我的眼球,“那個時候,我沒有想過,我是一個既想要麪包,也想要愛情的女人”。

太多時候,年輕的女孩子沉迷於愛情。

太多時候,受過傷害或者是一心要保護自己的女孩子醉心於物質,這樣說的女孩子真是不知道會是那一種呢。

想想喜寶,應該是醉心於物質帶來的安全感的。“既然沒有很多愛,那麼有很多錢也可以”

想想子君,丈夫出軌,一心忙着做家庭主婦的她再次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華麗過度,破繭而出。

那麼這次的程韻呢?



Day 1

小說很是好讀,第一天,讀到將將一百頁,在感冒的昏昏沉沉中,看到程韻和排球隊幾個女孩子的不同愛情觀。

迪之大膽露骨,從和游泳教練的少女懷春之戀,到和林正平(當紅情歌小王子、雙性戀)的不和倫理之戀,直到後面自己所爲的被情所傷,找一個更務實的人在一起,反而也是被傷害的結果。大膽去愛,享受了愛帶來的美好,卻也不得不經受這些禁忌之戀帶來的苦果呢。

光蕙這個女孩子內斂,卻執拗的很。和老文康之間一直不肯放棄,並堅信是愛情。直到發現自己是被騙的,不過是老男人騙色不成,仍不肯對外界承認,不是仍愛着,而是不肯承認一段失敗的關係。也算是一個縮影了。

程韻不一樣,從最開始的對愛嗤之以鼻,到被一首填詞、一首歌而吸引,爲林放的才氣的所折服,能爲了這個男人,去嫉妒那個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前女友畫家,寫盡了戀愛中小女子的不甘和多妒和愚蠢。

在這些或大膽或隱忍或多變的女孩子身上,我們多少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

在25年的香港,在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態下,催生了這樣的意識形態,這樣的戀愛觀。

在25年後的今天,在如今的經濟狀態下,仍然有些許共通的情愫。

然後呢,各自的愛情的走向會如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