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 KPI 管理團隊?過時啦!

你好,我是黃勇,極客時間專欄《黃勇的OKR實戰筆記》作者。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哈:在職場中,你最痛恨的事情是什麼呢?

對我而言,最痛恨的事情莫過於:HR 突然發給我一張表格,讓我月底之前給團隊做完績效考覈,HR 將基於此考覈結果來計算員工獎金。

我不但需要花大量時間找團隊成員們進行一對一溝通,而且需要針對表格上的條目逐一打分,最後還要請員工在此表格上簽字確認。在溝通過程中,我需要開動腦筋,靈活運用溝通技巧,以免讓對方感覺是我過於挑剔,甚至覺得我在故意針對他。其實,我真的不希望大家感覺我太刻薄,我一直都想努力成爲讓員工們喜愛的領導。但就績效考覈這事兒而言,一不留心就容易陷自己於不義。

作爲技術團隊管理者,我一直在探索最適合技術人員的績效管理方法。衆所周知,KPI 是最流行的績效管理工具,尤其對於銷售人員,它對考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相對於我們技術人員而言,似乎很難達到預期。

那麼,你可能會問 OKR 和 KPI 有何區別呢?

OKR 與 KPI 有何區別?

KPI 是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的縮寫,它是全球最流行的績效管理工具,也是一套先進的績效管理工作法。KPI 更提倡量化考覈指標,實際上和 OKR 中的 KR 有類似之處,在這一點上很多人就會產生困惑:OKR 和 KPI 都是需要量化才能進行評估的,那它們到底有何區別呢?

接下來,我從關注對象、核心原理、實操過程、用戶行爲,以及利益關聯這五個方面逐一講解。

1. 關注對象

OKR 與 KPI 二者的關注點不同,OKR 關注的是目標是否達成,而 KPI 關注的卻是結果是否完成。OKR 的目標野心勃勃和無限挑戰,而 KPI 體現的是制定的指標是否可以達標。因此,KPI 更適合對績效設置指標,最終對指標進行考覈,成爲績效考覈的利器。

然而,據我瞭解,業界有不少公司將 OKR 當成 KPI 來用,因爲他們關注的只是需要考覈的績效,而不是需要聚焦的目標。

2. 核心原理

OKR 的核心原理在於“目標對齊”,而 KPI 的核心原理卻在於“指標分解”。

OKR 提倡的是下級對齊上級的目標,通過下級目標的達成,從而促成上級目標的達成。比如說,技術團隊的整個目標是“提高軟件開發效率”,如果你作爲技術團隊成員,那麼你的個人目標可能是“精通開源框架用法”,你的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是對齊的。

而 KPI 卻是根據上級的指標,逐級分解到下級中去,也就是讓下級去“背”上級的指標。比如說,上級領導的 KPI 是“年銷售額 1 個億”,你是他團隊裏的銷售人員,他給你的 KPI 是“年銷售額 1000 萬”。

3. 實操過程

在實操過程中,OKR 是鼓勵員工自己去制定目標,能激發其主觀能動性,而 KPI 卻是領導去下達指標,員工去接受任務,中間難免會有“討價還價”的過程。

因此,員工首先需要更深層地理解領導制定的 OKR,並採取必要的溝通,這樣才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 OKR,而 KPI 卻忽略了這個理解和溝通的過程,更多體現的是員工的執行力。而如果領導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那麼可能就會引發“爲了完成任務,寧可不擇手段”的一些不良現象,甚至可能還會違背企業核心價值觀,這顯然不是作爲領導者所希望看到的。

4. 用戶行爲

不難看出,OKR 讓我們更願意主動地挑戰,而 KPI 卻讓我們不得不被動地執行。

正是因爲 OKR 促生主動挑戰,才更能讓每個人產生思考,最大化地激發主觀能動性,願意去努力挑戰“不可能”,而 KPI 的挑戰性都是領導們預先設置好的,我們恰恰失去了這一主動思考過程。

5. 利益關聯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OKR 與利益不直接相關,而 KPI 卻與利益掛鉤。

因爲 OKR 是幫我們完成目標的工具,並非在制定目標時,就告訴了我們完成目標後將得到哪些利益;而 KPI 卻是在制定時,就已經預先告訴我們指標達到後,可以具體得到多少利益。如果讓 OKR 與金錢激勵直接發生關聯,將改變 OKR 成長驅動的本質,而變成利益驅動,這不是 OKR 所推崇的精神。所以,我建議你不要直接將 OKR 與利益掛鉤。

這裏,爲了更加清晰表達以上內容,並有利於你去思考和記憶,我梳理了一個表格供你參考,如圖所示:

可見,OKR 以過程論成敗,KPI 以結果論英雄。因爲 OKR 重視過程、關注成長、勇於挑戰,而 KPI 關注結果、被動執行、利益掛鉤,所以從員工可接受程度來看,似乎 OKR 更有“人情味”,更能體現人的價值。

既然 OKR 有這麼多好處,你一定會想:莫非 OKR 可以取代 KPI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OKR 可以取代 KPI 嗎?

首先,請你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OKR 是目標管理工具,KPI 是績效管理工具,那麼管理中所用的“目標”是“績效”嗎?

從管理學的角度看,績效是組織期望的結果,比如,年銷售額 1 個億、產品上線後無 Bug 等,這些都是我們要追求的績效結果。其實,站在高層的視角來看,目標就是績效;但站在基層的視角來看,目標還包括成長,而成長目標不一定在績效考覈範圍內,比如“成爲全棧工程師”就不屬於績效考覈,而屬於個人成長目標。我認爲,目標包括績效,但不侷限於績效,也就是說,OKR 中可以允許添加與績效相關的內容,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將績效與考覈掛鉤,更不要與獎金或薪資掛鉤。

你可能會問我“Why”,我必須負責任地告訴你:一旦你這樣做了,OKR 絕對會被你“玩壞”。比如,研發團隊在交付項目時總是延期,你希望將“無延期上線”這項績效指標放入 OKR,這樣做是可以的,但你一定不要告訴團隊“如果項目發生延期需扣工資,如果提前或準時上線可發獎金”,否則 OKR 就會變成一種利益驅動的工具,以後一旦缺乏利益,團隊也就缺乏動力了,最終結果是 OKR 被“玩壞”了。

那麼,你可能又產生了些許疑惑,什麼時候用 KPI?什麼時候用 OKR 呢?

從客觀上來講,KPI 是工業時代下的產物,它提倡用結果來說話,進而減少過程中的管理成本。在工業時代下,其實更多的是“推算型工作”,它是根據一系列現成的指令,按照某種途徑達到某種結果的工作。比如,擰螺絲釘,這類重複性機械勞動,就屬於推算型工作。然而,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在這一時代下,更多的是“探索型工作”,與推算型工作相反,它沒有現成的指令、規定和方法可以遵循,必須試驗各種可能性,設計出新的解決方案的工作。比如,開發一款用戶喜愛的互聯網產品,這就屬於探索型工作。

我認爲,推算型工作更適合用 KPI,探索型工作更適合用 OKR。舉個例子,老闆對員工說,一天能擰 1000 顆螺絲釘,可獲得 100 元獎金,諸如此類的工作,就應該用 KPI;老闆希望員工能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產品,期間需要員工不斷去“探索”,這就應該用 OKR。但是,事情沒有絕對的,在實際使用中,對於這兩種工具,你必須牢記四字:靈活使用。

我認爲,OKR 的出現不是爲了取代 KPI,而且預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 KPI 都會一直存在,因爲 OKR 和 KPI 是人性在不同視角和不同立場下的產物,這也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

既然 OKR 無法取代 KPI,而要各自靈活使用,那麼它們能否相互結合使用呢?

OKR 與 KPI 如何結合?

OKR 關注的是結果和過程,更關注過程,而 KPI 關注的只是結果,實質上這兩者是可以做到完美結合的。而且我認爲,OKR 與 KPI 有效結合,才能實現“1+1>2”的價值。

接下來,我想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爲你講述一段我曾經如何將 OKR 與 KPI 相結合的故事。

每個季度最後一週,我們按慣例以“茶話會”的形式來進行,首先對上一季度的目標進行評估,大家各自站出來講,團隊是真的需要這樣的文化氛圍。隨後,我給大家講了下一季度的團隊目標,期間大家對於不理解的問題可以隨時提問,我們共同探討團隊目標的意義和價值。

喝完茶、聊完天,我們分別制定各自的個人目標,包括我在內。爲什麼我也要有自己的個人目標?因爲我是團隊領袖,我需要給他們做個榜樣,他們纔會去效仿我的方式來操作。此外,我自己也確實渴望得到成長,其實個人目標對我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

此外,每個季度第一週,我也都會分別和團隊成員們進行“一對一”溝通,瞭解他們各自制定的 OKR。我認爲,只有以“一對一”這樣的形式才能建立更好的溝通,我也才能更直接地,並且有針對性地幫助到他們。

一直以來,節奏就是這樣,大家充分享受在這種給自己提出要求、付出努力和享受成果的樂趣中。

但是,我依舊發現有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卻總在出問題。比如,項目上線全程所出現的各種情況,包括:

  •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延期;
  • 上線的產品出現莫名其妙的 Bug;
  • 質量團隊的測試覆蓋率不高;
  • 開發團隊缺乏 API 文檔;
  • 代碼不夠規範;
  • 產品性能不佳;
  • 出現安全漏洞;
  • 系統穩定性也有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或許是每位技術管理者都想去努力解決,且不希望出現的。因此,我又召集了團隊中高層核心骨幹們一起開了一次會,這次會議的議題是:如何有效地解決當前遇到的技術問題?在會上,我鼓勵大家多去說現在遇到的問題,避免出現在會上具體討論解決方案的情況。經過一陣激烈“吐槽”後,我想要得到的信息,幾乎全部被“挖”出來了。

現在輪到我發言了,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既然大家都覺得這些是我們當前遇到的問題,那麼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手段,避免這些問題再次出現呢?”

然而,我發現大家聽完我這句提問後,幾乎沒有什麼反應。我接着說:“我提議,將我們需要重點去抓的這些問題點,作爲我們團隊的 KPI,凡是做到了就加分,沒做到就扣分,獎懲機制大家來決定,你們覺得怎麼樣?”大家對我這個提議都表示認可,隨後又進行了一些細節的討論,最終我們對結論達成了一致。

不得不說,這是我們團隊一次里程碑式的溝通,從此,我們的 OKR 與 KPI 得到了有效結合。

二者有效結合運用,效果還是顯而易見的,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團隊成員們看清了兩者之間的區別,也清楚了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能夠得到成長,對團隊應該做出哪些貢獻,以及需要確保必須交付的工作不能打折扣的情況。從此團隊變得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向上,而且更願意挑戰難題,因爲大家都渴望成長,藉此機會希望自己能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OKR 與 KPI 在我們團隊中被有效地結合運用起來,我的體會是:KPI 中包括的績效指標一定是隻看結果,而不看過程的,只要結果達到了就行,而 OKR 需要更多地關心過程,從結果中判斷目標的具體達成情況。因此,我們需要打造一個“以 OKR 爲主並以 KPI 爲輔”的研發團隊。

此外,我們作爲團隊領導者,在團隊中建制度,一定不要“一言堂”,而要善於引導式提問,讓團隊夥伴們去思考,因爲只有大家內心認可了,纔會去堅決執行,而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學習如何成爲一名“教練型”領導者。

總結

今天我們討論了 OKR 與 KPI 的區別,以及如何靈活使用它們,最後我也分享了自己關於如何有效結合兩者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接下來我將今天的主要內容濃縮爲以下三句話:

  • OKR 與 KPI 關注點不同,前者更注重過程,後者只在意結果。
  • OKR 無法取代 KPI,也沒有必要取代 KPI。
  • 需要充分發揮我們身上的領導力,將 OKR 與 KPI 相結合,讓價值最大化。

最後,我想送給你一句忠告:KPI 用得好,能產生超出想象的價值;OKR 用不好,將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果。而能不能用好,決定於你是否能真正理解它們的用法,參透其管理精髓,並靈活地使用它們。

《黃勇的OKR實戰筆記》正在上新優惠,歡迎點擊,免費試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