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可能傷害到你身邊最愛的人

01

“我早就跟你說過了!”

“你看,不聽我的吧!”

“我就知道會這樣!”

......

有沒有覺得上面這些句子在哪裏聽過?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很多時候,我們提醒過對方,但對方還是做錯了,或是受騙上當了。這時,我們就會忍不住脫口而出:“我早就跟你說過......”

也許你會辯解:“我有說過嗎?即使說過,也沒什麼吧?”

咱們看看現實中的這些話是如何傷害你身邊人的。


02

場景一。

兒子:“媽,把這道題做錯了,其實我會做。”

媽媽:“我早就跟你說過,你要先審題再做。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就是不聽!?”


場景二。

兒子:“媽,今天打球摔倒了,腿這裏破皮了,好疼!”

媽媽:“你看吧,我就跟說你要注意,不要打得太激烈。你就是不聽我的!”


場景三。

媽媽:“兒子,你看,我買了一些保健品,補氣補血,效果還不錯,你要不要也吃一點?”

兒子:“我早就跟您說過別再買保健品啦!這些藥都是假的,這些賣藥的都是騙子,您怎麼就是不相信呢?”


以上這些場景,我想或多或少都會在你的生活中出現。現在你感受到“我早就跟你說過”的“力量”了嗎?


03

或許這樣的表達是一種對對方的關心,但總給人居高臨下,高人一等的態度,給人的感覺並不舒服。

大多數時候,我們人類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動物。

就拿開車這事兒來說吧。

自己總是認爲,我就是那個全世界技術最好的司機。凡是比我開得慢的,都是蠢貨;比我開得快的,那都是瘋子。

正是這樣的天生自我感覺良好,我們就特別喜歡把自己認爲“正確”的觀點強加予對方,甚至強求對方接受。

超強的控制慾,讓我們總喜歡給人提建議。

對方如果不按照我們的建議行事,結果還出了岔子,這時候我們並不是及時地給予對方安慰,把問題及時解決,而是先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開始盡情地“說教表演”。

“我早就跟你說過......”因爲這樣帶有取笑意味的說教,可以彰顯自己的聰明才智。當然,這也給對方造成了非常不愉快的體驗。


04

總愛說“我早就說過”的人,是喜歡回顧往事的人。

不斷在自己過往的經歷中,找尋“英雄事蹟”。他們喜歡說“想當年我......”因爲他們始終不願斬斷這副高傲的枷鎖,只想在過往的豐功偉績裏,獲得一絲絲的慰藉與滿足。

總愛說“我早就說過”的人,也是愛抱怨的人。

只要對方在言語上、觀點上與自己的期望有那麼一丟丟不相符,就很容易就產生牴觸、排斥的消極情緒。

總愛說“我早就說過”的人,也一定是自尊心特別強,特別好面子的人。

許多時候,一定認爲自己做的事就是對的,即使很明顯自己犯了錯,也堅決不承認,更別說賠禮道歉了。

他們喜歡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裏,不願改變,不願上進。一心只想證明:我就是對的。

特別是爲人父母,看到孩子孩子犯了錯,不但沒有安慰,沒有同情,而且總是會先來這麼一句:我早就跟你說過,你怎麼就是不聽?看到了吧,以後還敢不敢不聽話?

言下之意:我就是對的,你就該聽我的。


05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犯錯誤的人換成是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是希望最先得到的是對方的安慰,而不是對方先表現自己有多厲害?

孩子也一樣,他們也有自尊,他們也同樣應當受到尊重。

你看,我早就說過你是錯的吧。

我早就說過你該聽我的吧。

我早就說過你應該這樣這樣這樣,而不是那樣那樣的吧。


與“我早就說過”相對的,應該是“沒關係”。

考試題目做錯了沒關係,下次我們改正過來就好啦!

年輕人比賽摔跤很正常,沒關係,下次小心點,帶好護具保護好自己就好啦!

媽,您自己買了這麼多保健品啊?沒關係,下次我陪您一起去買!


一句“我早就說過”,其實是在對方的傷口上撒鹽,讓本來就已經傷痕累累的身心,更痛苦更難受。

一句“沒關係”,是寬容,是理解,是有我在,我支持你。是溫柔的保護,是細心的照顧。是給予受傷的靈魂,最溫暖的呵護。


-End-


作者:翅膀哥。中日貿易從業者,中日優質文化傳播者。爲你提供外貿諮詢代理,中日翻譯服務。微信公衆號:凌空展翼。個人微信號:wings071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