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資本“副業化”暗藏“危機”

·                                   前些時候我接受了《中國經營報》對我的相關採訪,以下是此篇採訪的電子稿,歡迎各位對我的觀點指出不足之處。

 

《中國經營報》採訪我的電子稿件

在中國製造業資本向樓市和股市轉移的背後意味着什麼?
  率先在內地關注製造業資本轉移現象並提出《八大危機》論的香港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鹹平給出的答案是:危機!
  隨着宏調政策的落實,雖然持續火爆的中國股市和樓市已經在2007年底遭遇了一場“寒流”,但這樣的結果在郎鹹平看來,現行的政策仍然是“把對了脈,開錯了方”。
  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郎鹹平率先舉例說:中國經濟就像得了肝炎,按中醫的理論,治療肝炎要用大涼,如果我們真用大涼卻很可能把病人治死,因爲他的體質太虛弱。正確的方法反而是先溫補、固本,體質提上去之後才能用大涼。目前的經濟問題就像肝炎,而現行的宏觀調控就是大涼,而所謂溫補就是改善這些製造業逐漸惡化的投資營商環境,以挽回其出逃到股市和樓市的資金。

   “虛擬資金”被忽略
  《中國經營報》:你如何看待當前中國製造業資本的加速向股市和樓市轉移現象?
  郎鹹平:我們目前看到的股市樓市泡沫是流動性過剩造成的嗎?我認爲是錯的!今天的中國整體情況非常複雜,不是一個簡單的流動性過剩,最有衝擊力的原因是由於近幾年來整個國家投資營商環境的急速惡化,我們企業家把應該投資而不投資的錢擠壓出來形成虛擬資金打入股市打入樓市。這是我認爲最重要的第一筆資金——虛擬資金。第二筆資金就是腐敗款大量進入樓市和股市,第三筆資金是國際熱錢,第四個資金纔是我們老百姓的儲蓄款。
  目前所有宏觀調控的政策所針對的資金基本上是第三項和第四項。例如:外國人不得買房的規定是針對第三項資金,第二套房貸的問題是針對第四項資金,我不能說針對第三第四項是無效的,但是目標是錯的。我們所有的政策都沒有針對第一項和第二項資金進行調控,所以我們的宏觀調控力道不足,因爲針對的資金方向是錯誤的。這也是我在2007年底提出的中國經濟的第一個危機。

  中國“泡沫”區別於日本
  《中國經營報》:有觀點認爲,當前中國股市、樓市的持續上漲類似於上世紀日本的流動性過剩,中國應該與當時日本政府的政策反其道而行之,對此,你怎麼看?
  郎鹹平:英、德、法、美、日曾經簽訂過“廣場協議”,要求日幣升值。當時日本政府簽下了協議之後就落入了美國圈套。道理很簡單,當日本簽下了“廣場協議”,由於日幣低估造成大幅貿易順差,那麼下一步必然是日元升值,再接下來就是國際熱錢大量進入日本。當匯率價格一上升,國際炒家一看,哇!真的升值了,再買,更多的錢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幣升值,更多熱錢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幣升值,幾年下來日幣升值了一倍,幾乎摧毀日本的經濟。
  大家千萬別把匯率當作經濟現象,匯率不是教科書上所定義的貨幣之間的價格,沒那麼簡單,匯率是各國政府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
  針對中國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升值、股市泡沫、樓市泡沫和通貨膨脹現象,有觀點認爲中國應該和日本的政策反其道而行之,提高利率緊縮信貸。他們錯了。日本的問題是流動性過剩,但中國不是。
  我不否認今天中國流動性過剩的現象,但是中國流動性過剩不是股市樓市泡沫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驅動因素,是因爲我國的投資營商環境的急速惡化所導致的。如果我們執行提高利率緊縮信用的政策會造成什麼結果?它將進一步打擊已經惡化的投資營商環境;舉例而言,銀行利率的提升逼得製造業放棄投資,不做了,把應該投資而不投資的錢拿出來形成虛擬資金炒股炒樓去了。這就爲什麼在宏觀調控下,股價越漲樓價越漲的原因。
  我完全支持中央宏觀調控的思想,但我反對執行層面所推行的金融政策,因爲他的手段是錯的。

   反思地方以DGP爲綱
  《中國經營報》:既然你說中國的投資營商環境在惡化,那爲什麼體現在統計數據上,中國經濟卻是持續增長?
  郎鹹平:中國經濟是個二元經濟現象,中國經濟是同時過熱同時過冷。哪些部門是過熱呢?在我們地×××府以GDP爲綱的理念之下,與投資建設有關部門是過熱的,比如鋼鐵、水泥、房地產是過熱的,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就是靠這些固定資產投資而拉動,而這也是爲什麼我國固定資產佔GDP的比重高達45%,幾乎高出日本和西方各國的一倍,而消費佔GDP卻只有別人的一半,這就是經濟失衡的主因。另外,大部分的民營企業是過冷的。這種二元經濟現象和股票市場的二八經濟現象非常類似。股票市場爲什麼有二八現象啊?什麼是大盤股?你發現大盤股和我們過熱部門是相關的,比如說過去的房地產、鋼鐵、水泥還有其他的融資銀行都是過熱的,股票市場的二八現象和我們的二元經濟基本上是相互對應的。
  在這種特殊的二元經濟之下,宏觀調控將進一步失效。舉例而言,當中央銀行提高利率後,地×××府會因爲提高利率而不搞建設嗎?爲了提高GDP,照樣開膛破肚修橋鋪路不會停的!那麼過冷部門就遭殃了,過冷部門基本上是民營企業的。宏調直接打擊了民營企業的投資意願,他們做什麼呢?在這種逐漸惡化的投資營商環境之下他就不想投資了,會擠壓出更多的虛擬資金進入過熱部門炒股炒樓。最後,過冷部門由於資金流出,結果更冷,過熱部門由於接受了他的資金變得更熱。這便是中國經濟面臨的第三個危機。

   重估“出口創匯”戰略
  《中國經營報》:在《八大危機》一文中,你還提出“出口創匯是個罪惡的代名詞”,出口創匯也會給中國帶來不穩定因素嗎?
  郎鹹平:各地政府對於出口本身的思維是錯的,叫出口創匯。在我看來,出口創匯就是拿我們有限的資源圖利外國人。舉個例子,把我們的樹木砍下來做成毫無附加價值的筷子賣給日本,日本爲什麼不砍自己的樹呢?他不會幹破壞資源的事,給誰幹呢?給中國人幹!美其名是出口創匯,實際上就是罪惡的代名詞。
  地×××府在以GDP爲綱的理念基礎上,使得GDP當中的固定投資太多(45%),消費太少(30%),就必須透過出口消化這些國內消費不了的產品,而地×××府出口創匯的理念加速了這個惡性循環,使得我國經濟嚴重失衡,造成大幅貿易順差。我們有高達1.4萬億的貿易順差,這個結果恰好給了歐美國家一個極好的機會壓迫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必然升值進一步的破壞了民營企業的投資營商環境,而造成製造業資金轉成炒樓炒股。就是我所謂的第四個經濟危機。
  由於投資營商環境的惡化,企業家應該投資而不投資,這個空間給誰了呢?其結果必然給外資進入中國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這就是我所謂的第五個危機。

   低價勞動力不是優勢
  《中國經營報》:如果中國的營商環境已經困難到連本土製造業企業都倒閉了,外資爲什麼還要進入中國?教授你認爲中國製造業大國的美譽會因此而受影響嗎?
  郎鹹平:哈哈,你認爲中國是真正的製造業大國嗎?錯了,大家千萬不要認爲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因爲真正的製造業大國是美國,美國只是把整條產業鏈價值最低的製造部門給了中國,而他們掌控了產業鏈其它最有價值的部分,包括採購、倉儲、訂單處理、批發、零售。大家也不要認爲我們中國有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因爲在整條產業鏈上,廉價勞動力根本沒有優勢。我依次作個分析。
  首先我想談一下什麼叫做國際產業鏈的分工?在國際產業鏈中真正做製造的是一塊錢,我把它稱爲硬一元,而做採購、倉儲、訂單處理、批發、零售整條產業鏈的其他部分,叫做軟三元。國際產業鏈的分工是怎麼回事呢?本質就是靠軟三元賺取利潤,硬一元再虧損了不起虧一塊錢,也不可能虧一塊錢,軟三元可以賺回來!
  以玩具業爲例,一個芭比娃娃我們的出廠價一塊美金,在美國的沃爾瑪零售價格是9.99元美金,那一塊美金,原料佔了0.65%,生產價0.35%,你曉不曉得我們能賺多少錢,幾美分了不起了吧。用這麼賤的一塊錢的價格賣到美國去,他最後以9.99美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也就是說我們剝削勞工,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製造業每創造出一元的價值,我們就同時替美國創造出9倍的價值,我們越製造,美國越富裕,這也就是爲何美國纔是真正的製造業大國,因爲他們掌握了最具價值的軟環節,而我們卻掌握了價值最低而且剝削勞工,破環環境和浪費資源的硬環節。讀者想一想,哪個國家纔是怎正的製造業大國呢?
  難道美國不知道他們的進貨價格是一美金嗎?難道美國不知道我們的勞動者幾乎拿不到利潤嗎?難道美國不知道他們的售價是9.99美元嗎?那爲什麼還要繼續壓迫我們提高匯率,讓我們僅有的幾分錢都不讓我們賺呢。這就是我所謂的金融戰爭。
  他們其目的就是讓你倒閉,倒閉之後,再利用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賤價把你收購,融入國際產業鏈裏面去。在中國的生產環節裏虧錢無所謂,軟三元可以賺回來。
  在硬一元裏面,根據我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原料勞動成本可以省下來的錢是25%。我們再壓低我們的工資、壓低原料成本價格只是把整條產業鏈的一塊錢裏面的 25%省下一點點而已,真正的大頭都被軟三元拿去了。這也就是爲和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不再具有優勢的原因了。
  我們的製造業還在向硬一元要利潤的階段,人家已經放棄硬一元開始向軟三元要利潤了,所以他憑藉掌控產業鏈軟環節的優勢殺入中國,你將無可抵禦……。請讀者仔細想想,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幾乎都是掌握整條產業鏈(或製造除外)的公司呢?包括×××,阿地達斯,奈克等等。這便是我講的第六個危機。
  政府對產業鏈競爭的忽略造成了重大影響,例如教改。表面上看西方國家大學生比例高,爲了和國際接軌,我們大學開始合併擴招,但爲什麼大學生畢業找不到事呢?我們甚至幼稚的以爲這是專業不對口。實際上是因爲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產業鏈上軟環節的企業,這也是爲何西方國家大學生比例高的原因,而製造業的硬環節是不太需要大學生的,而這就是我國大學生找不到事的主因。

  警惕外資“賣空”中國
  《中國經營報》:按照你上面提及的“金融戰爭”思路,也就是說未來外國的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有可能“襲擊”中國?
  郎鹹平:中國經濟的第七個危機,就是繼製造業之後我國的金融業將爲外資所席捲。
  爲何索羅斯阻擊亞洲?那就是因爲亞洲資產泡沫化。亞洲當時除了四小龍之外還有四小虎,對於歐美各國嚴重威脅,所以索羅斯開始阻擊泰銖。因爲泰銖剛剛改成浮動匯率,阻擊下來,亞洲各國尤其四小虎再也沒有喘息的機會了。
  他們也沒放過香港,同時也阻擊香港。香港當時也是資產高估,股市很好,18000點,樓市價格迅速上升,整個資產升值情況下阻擊港幣是最好的。
  他們同時賣空港幣和賣空恆生指數期貨。由於他們大量賣空港幣,把港幣賣給香港的金融管理局,所以市場上缺少港幣了。因此銀行的拆借利率大幅提高,最高到280%的拆借利率。280%的拆借利率大家知道對股票市場會有什麼打擊嗎?股價大跌,從18000點跌到了98年的6660點,跌了三分之二的市值。最後,索羅斯等人席捲一把之後離開了香港,香港全體老百姓買單。香港還是聯繫匯率的,他要是浮動匯率那更慘。
  香港老百姓吃過虧,知道的!現在國內老百姓搞不清楚,還從深圳通過很多方法大量炒港股,把港股拉上去了。我在去年10月份發表八大危機時就預測港股將大跌套牢中國股民,我是不是又說對了呢?
  爲什麼在這麼嚴厲的亞洲金融風暴之下,當時中國能倖免於難呢?絕對不是因爲我們聰明,而是因爲我們採取了兩個最傳統古老的制度,一個是固定匯率,另外一個就是×××管制,而保護了我們國家。
  如果國際炒家要阻擊今天中國的泡沫,像席捲香港一樣來席捲我們的財富,什麼方法是最好的?那就是像泰國一樣,阻擊浮動匯率,那是最好阻擊的,連聯繫匯率的香港都能阻擊,何況是浮動匯率。而這也是爲什麼美國不斷的逼迫人民幣匯率浮動化的原因。只要配合上浮動匯率,外資自由進出,再加上股指期貨的推出,將使的中國的金融市場完全暴露於國際炒家的阻擊之下,而這一切我們基本上都完全具備了。我們有沒有泡沫,有!有沒有通貨膨脹,有!有沒有股指期貨,快了!有沒有浮動匯率,我們正在努力!

   中資銀行面臨挑戰
  《中國經營報》:你還認爲從200811號開始外資銀行可以經營人民幣業務是第八大危機?
  郎鹹平:200811號開始的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給我國金融體系又給加上一個第八項的不穩定因素。
  銀行真正能賺錢的客戶是20%好的存款客戶和好的放款客戶,這些客戶有沒有可能大量轉移到外資銀行呢?外資銀行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時候不會沒有理由的給你收緊銀根;舉個例子,2007年年底上海渣打銀行透過短信向市民推薦25萬元無擔保貸款,在內資銀行資金如此緊俏情況下,渣打的做法能不給我們敲響警鐘嗎?如果好的客戶都轉過去了,那這叫我國內資銀行如何經營?銀行失血的現象是不是會發生呢,經營不濟的情況會不會發生呢?請讀者回憶20世紀初爲何山西票號大量倒閉,基本就是外資銀行透過競爭淘汰了因資金鍊緊俏的山西票號。
  如果你是個大的存款客戶,你有沒有可能轉到外資銀行裏面去呢?你知道轉到外資銀行當存款客戶有什麼好處嗎?你相不相信他們立刻給你一個全球通用的鑽石卡或金卡?你可以存人民幣到歐洲到美國隨意消費?多好呀!他們還需要開分行嗎?因爲大客戶基本在城市,他只要把握了廣東,上海,北京,差不多就席捲我們大部分的最優質的客戶了。他不需要開分行了,開分行越開到偏僻的地方,小客戶越多,都是今天存一百明天提八十的,都賺不了錢的。所以他們只要據守在大城市把服務做好,繼續鼓動中國的銀行去上市,例如美國商業銀行透過健行的上市一口氣賺進了1300億港元,也就是我們全國老百姓每人買單100元,多可怕的掠奪啊。那麼他們就是最終的贏家,而我們目前正在努力地幫助他們完成他們的願望。
  《中國經營報》:爲什麼最近中國的樓市和股市的寒冬似乎來臨了,你能解釋一下原因嗎?
  郎鹹平:當虛擬資金打入樓市拉擡房價之後,樓價過高,社會大衆承接力不足,因此造成很多地區有行無市的現象,深圳特別明顯。但是政府目前的緊縮政策,使得一般老百姓更難借到銀行按揭,而這是爲什麼最近成交量進一步大幅萎縮的原因,但是成交量少就難以有效壓低房價,因此,除了深圳等少數房價漲得過快地區外,目前看不出房價有明顯拐點現象。讀者可能很好奇爲什麼深圳房價漲得最快,我的答案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因爲深圳地區倒閉的工廠增加最快,企業家關了工廠去炒樓,因而造成深圳樓價不合理的大漲。而這些虛擬資金一旦撤出進入別的省份或行業追逐利潤,深圳房價就開始有下跌跡象。這種虛擬資金大筆進出現象在深圳特明顯,舉例而言,2007年的外資在深圳買房包括港澳臺不過7%而已。
  而股市所以看起來有寒冬現象,那是因爲內地股價的上漲根本不是由於經濟更好了,而是投資營商環境更差了,因此這些虛擬資金進入股市僅是簡單的爲了追逐短期利潤,而絕無長期打算,因爲經濟更差了。但是政府隨意打壓股市的做法使得虛擬資金追逐利潤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因此必然產生虛擬資金轉向的現象,而這也是爲何最近很多製造業轉爲地產開發商或進入別的省份炒地皮的原因。只要政府只要完全放棄打壓股市的舉措,虛擬資金還是會再度進入股市。
  我要再次提醒讀者和政府官員,虛擬資金的可怕之處在與其不可預測,不可監管和不可控制,來無蹤,去無影。除非用溫補改善民營企業的投資營商環境,否則虛擬資金到處亂竄現象將進一步削弱宏調的作用,甚至形成相反的結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