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T的創新面去應對整合中的難題

每當企業要進行整並時,IT往往扮演着其中最關鍵的角色,也常常是最辛苦的一羣人。臺灣大哥大信息技術副總經理張 幼祺四年多前從美國回到臺灣工作,馬上面臨到的問題就是整合這個大任務。除此之外,帶着多年在美國AT&T工作經驗的他,也爲臺灣大哥大引進國外 優秀人才,並強化臺哥大對流程和企業架構的觀念。

整合和創新可說是不景氣下經常被提及,且相當被重視的兩件事,特別是對於不斷進行整並的電信業者來說,更是不得不 做的重要任務。

原本在美國AT&T任職的張幼祺,在四年多前回到臺灣擔任臺灣大哥大信息技術副總經理後,整合就是他這幾 年來的一大重點任務。“整合真的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學問”,張幼祺說,而且這是許多公司都會遇到的難題。

他表示,有一百多年曆史的AT&T就曾發生過很多次分分合合。因爲AT&T曾經買了很多公司進 來,又分了很多公司出去,所以有時依業務需要把IT拆成好幾個部份,把屬於這個事業羣的IT就放到這個事業羣,那個事業羣的IT就放到那個事業羣,但有一 段時間又認爲,IT應該是全公司的資源,應該要整合在一起。

整合或分割對IT都是大工程

“每次整合或分割對IT來講都是蠻大的工程”張幼祺說。特別做整合是很困難的,因爲每次分開時,每個部門對IT都 會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因此IT就要配合增加很多新系統。無奈的是,一個系統要增加容易,要減少卻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同樣的,當他來到臺灣大哥大後,也遇到相同的整合問題。他指出,原本臺灣大哥大的IT是在同一個部門,但後來要分 爲固網和行動兩部分,而那時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讓一套系統去支持兩個部門,然後刪除重複的部份,從一開始就分開來,這是比較簡單的作法。

“但是,當後來回過頭想要整合時,因爲兩邊已經走得很不一樣了,想再整合爲一,就變得蠻困難的。”張幼祺說。

不過對IT來說,即使再困難都要想辦法去解決,而且張幼祺也發現,公司的系統確實太多了,多到已經出現營運效率無 法達到公司要求的狀況。

“所以後來我甚至跟我的團隊說,只要誰能刪減一套系統,我就請那個團隊去吃飯。”張幼祺說。

他表示,到現在,經過四年的努力下來,他們已經去除了120多個系統,除了提升公司營運效能,也有更多時間去做對 公司更有益的事。當然,120套系統還不夠,接下來去除多餘系統的任務還是要再持續。

三層分工

張幼祺表示,以現在信息部門的分工來說,可分爲三個層面,首先是最底層的IT基礎建設,包括數據中心、網絡、 OA、硬件、營運系統,也就是任何應用程序進來,都需要這樣的基礎建設做支持的部份。

再往上一層他們稱爲IT應用層級(IT application level)。有不同的應用,從銷售(sales)到顧客(customer)再到網絡管理(network manage)。他表示,在這一層特別注重平臺(platform)和重複使用(reuse)。

他舉例,臺灣大哥大有很多不同的賬單,但公司不希望使用七、八套系統去做處理,因此IT就要想辦法合併成四套,甚 至是用三套就可以去支持不同部門的賬單。

而最上一層就是IT治理,包括IT的流程,也就是用什麼流程來實現(deliver)你的系統。

他認爲,IT要跟着整個企業架構的藍圖去交付(deliver)你的系統,而不是每當你的使用者來跟你要求支持 時,就去創造一個系統。他認爲應該是能用現有的系統和架構去做不同的支持,這樣一來就毋需每經歷一次事件就要再創造這麼多新系統出來,這就是張幼祺所謂的 企業架構。

其實張幼祺從美國回來後,除了軟件人才的引進和補充外,他發覺臺灣企業和國外企業比較起來,需要加強和不夠成熟的 部份,就是缺乏流程和企業架構的觀念,也就是在看事情時不會以整體做思考,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分開來看,所以這也是他這幾年積極努力想要帶進臺灣大哥大 的。而現在臺灣大哥大已經設有一個負責流程和一個負責企業架構的部門。

強調IT治理 流程很重要

其實不難看出張幼祺對於IT治理這部份相當看重,除了上述三個層級,其實他們還有一個層級叫做完全計劃管理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也就是針對比較大的、會用到很多應用的計劃,有一個端對端的計劃管理流程,這也是屬於IT治理這塊。

此外,目前臺灣大哥大雖然沒有進行ISO20000認證,張幼祺也不認爲這是現階段必須馬上進行的任務,但他對於 關係到流程的ITIL架構,重視度卻是很高的。

因爲臺哥大之前進行合併的緣故,臺灣大哥大信息羣底下從原本的四個處變成八個處,而這八個處的處長中,有的是原本 臺哥大的人,有的是從合併公司進來的,還有的是從國外延攬進來的人才。因爲每個人的背景不同,習慣的流程當然也或多或少會不一樣,因此張幼祺從兩、三年前 開始進行流程標準化的工作。

他指出,這個內部流程的訂定是參考CMMI Level 3和Level 4所定出來的,現在已經推動一年了,幾乎所有部門都能跟着流程走,不過他認爲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讓整個流程更加平順。

張幼祺說:”我覺得一家公司要經營得好,需要的事都差不了多少,就是要有好的人、好的流程和好的架構去執行。”

無時無刻進行的創新

而對於創新,張幼祺也有一番自己的看法。他認爲,創新是一件一直要做的事,因爲那是一個變革,而每個很小的部分都 可以視爲創新。以他們過去四年減少120個系統來說,就可以算是一種創新。

又或是他過去在AT&T時,公司有幾千個系統,那要怎麼去做精簡呢?要如何讓公司的使用者接受你所帶進來 的觀念?又要用什麼方法來執行?解決這些問題對張幼祺來說就是創新。

他認爲創新是無時無刻在進行的,像是以前在做賬單整並,最初他們是希望有一個很大的數據庫,所以可能要花一、兩千 萬元去買,或租一個工具來做數據庫遷移,因此我們的數據庫團隊爲此做過很多次演練。但後來他們發現,只要用開放資源的工具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因此省下 一、兩千萬元。”這不也是創新嗎?”張幼祺說。

電信業也可推雲端服務?

而過去一年相當火熱的雲端運算在搜尋、作業平臺、軟件服務和資安等區塊都出現相關應用,對電信業來說是否也會在這 上面出現什麼創新應用呢?

“其實臺哥大過去幾年就在做這件事了。”張幼祺說,雲端只是一個新名詞,簡單說起來就是有一個IT架構可以提供前 端需求。現在他們所做的是私人云(private cloud),也就是隻提供服務給IT內部的人而不提供外部客戶。

而要提供外部雲端服務,在技術上和內部雲端相同,完全沒有問題,不過要提供給公衆可能會有很多安全疑慮,所以張幼 祺表示,未來還要視公司業務有沒有這樣的需求,再做考慮。

張幼祺表示,企業的合併或分割對IT來講都是蠻大的工程,尤其是要整合又更加困難。

張幼祺認爲,IT要跟着整個企業架構的藍圖去交付(deliver)你的系統,而不是每當你的使用者來跟你要求要 做什麼事時,就去創造一個系統出來。

張幼祺認爲,創新是一件一直要做的事,因爲那是一個變革,而每個決解問題的方法都可以視爲創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