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2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 没有写日志已经2星期了,不写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突然觉得流水帐式的记录一天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写这个日志的本来目的,就是督促自己不要浪费时间,但从前面写的内容来看,并没有起到这一点,就懒的写。
 
2. 昨天晚上和Bolt聊天,聊起高中时候的读书的激情。我们就在想,我们还能恢复高中时候的对读书的那种激情吗?
 
3. 上一周的时候,事情差不多已经做完,也就是几份ECN要走,每天在Emerson没有压力无忧无虑的生活,突然让我想到80年代的老国企,一份报纸一杯茶?Emerson公司的文化就是Enjoy the fun of work,这样没有多少压力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吗?
 
4. 上周末去了南京,住在差的家徒四壁的铁路招待所,我猜想那个招待所自从90年开业,地面、床和沙发就没有更新过...在这个寒冷的小屋里,我在思考现在的苦日子和以后的幸福真的是有必然的关系吗?还是现在幸福了,才能有资本去追求将来更大的幸福;如何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
 
5. 星期一,小雨。在上班的路上,我还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雨打湿了头发,粘在脸上。当走到杨枝塘路时候,突然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昨天也就是星期日,学校的一个老师请罗晔和我吃饭的时候,如果我给他的是自己的网络公司的名片,而不是Emerson的名片,他会抱着我问一大堆关于Emerson和外企的话题吗?或许话题就变成网络开发和合作了...如何才能有自己的名片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到网络公司去就职,这显然不可能;另一个就是做自己的网络公司。
 
6. 我为这个想法思考了一天,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学习金融一学期学的东西,还不如让他去买个股票,买个基金,研究几个国家宏观政策学的东西多;同样,学习2本经济管理的书,或许还不如自己切实注册一个公司,学到的东西多。
 
7. 自己骑着一个自行车,在雨中走了,旁边的车子一个一个的驶过...Maybe David Cao's Opinion is right. David曾经和我说过,他会拿着这些好车来激励自己,因为他是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有什么错呢?
 
8. 周三的时候,和晚春一起吃饭。吃完饭再一起聊天的时候,他提到好多的同学都在做生意,一般一年都要挣七八十万吧,我突然心里萌生了一个问题,就问他:“你们班上,当初成绩最好的5个人,都在做什么?”他回答:“第一名,好像还在西安交大读硕,第二名我和第三名我老婆在南航读硕,第四和第五忘记了,但是也都是读硕,现在差不多也都工作了。”我说:“也就是说成绩最好的差不多都读书毕业了,给人家打工,现在在贫困线上!而当初本科毕业或者大专毕业你的10个同学,在家人的资助下开自己公司,无论是废品收购站也好,捣腾工程项目也好,一年差不多赚百万,是吧?”他说是!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如果以谈话当天作为日期线的话,到底是晚春他们的一个硕士证有价值呢,还是他同学的本科或大专证连同100万的启动资金有价值呢?10年之后呢?20年之后呢?
 
9. 应该谁也不能下明确的结论,应该说他们的智商都差不多,没有天才也没有庸才。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奋斗》里面,有一场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镜头。陆涛拒绝了父亲给的公司助理职位,到一家知名的法国人开的建筑设计公司去做一个设计师。他父亲到最后说道:“你宁肯去给人家做一个最普通的雇员,也不愿意去做一个Employer,真是愚蠢之极!”
 
10. 昨天晚上的时候,和LY吵架了。因为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一有某种想法马上就和她说,结果呢,想不到一块儿便吵架了,她怕我钻到钱眼里,不想40岁的时候过苦日子...我也很激动,原因就是觉得她的这三条理由都是自相矛盾的,或者都是太天真的想法。你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没有浪费时间,你工作再好又能够有多大的Promotion呢?在Emerson Climate几乎所有的领导层都是来自US的,Director Xiaogen Graduated from Ohio State,VP Simon Got his doctor degree in US, Plant Manager David Worth and Asia President Bolsway from US. Greater China Present Peter from HK got his MBA in US. 以你现在的身份,在Emerson干到退休,你的能力再强能当上一个中层的Manager吗?答案我觉得不太可能。
 
11.其实我自己的内心清楚,自己所希望的并不是太多的Money。在一个年赚500W的Business和年薪50W的President之间,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Present,没有原因,或许这就是追求。
 
12. 关于技术。外企在中国的机构,能有真正的技术吗?前天晚上的时候,和ZMM聊天,谈到这个话题。诚然,作为一个初级的工程师谈这些或许没有资格,但是我想说明的就是一个客观的事实。US生产航空部件,但是许多的零件没有想象中的严格,MM解释说,在这里生产的东西好多都是用作发动机上的挂钩、底座的,真正的发动机燃烧室部件是不可能在中国做的。就算是上海的CTC(China Technology Center,传说中的通用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也没有多少尖端的项目可以干。想想我这里也是这样,名义上是Emerson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但是做的就是几十个零件,最关键的涡旋,都是在美国做的。这里有多少真正的技术?这样也可以想象到其他的行业,Bosch的ABS程序,肯定是Germany的,中国就做ABS零件的生产、组装和测试;上海泛亚也肯定就是在研究如何将外国的车型和零件Localization,实现本地化供货,实际上有多少新车这里研发?或者说新车里面有多少技术?发动机肯定会是国外通用美国研发,装配流程肯定是美国研发。研发中心都这样,更何况是Plant了,Benz的plant也是这样,Ford的Plant也是这样。国外的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其实就是一个世界工厂。在苏州走一圈,你会发现一串让人兴奋的名字:fujisu、Philips、Siemens、Asus、Samsung、Bosch、Emerson、Honeywell、Delphi,但是说白了所有的这些公司都是一些组装厂而已。Philips在这里生产剃须刀,外壳和开关肯定是中国的,刀片肯定是进口的,Motor是Emerson Qingdao的,但是Emerson Qingdao就是Motor生产商,只有生产技术,没有马达技术。诚然,这些公司来到这里,给苏州带来税收,带来就业,带来工资收入,这些都是其他的方面,就Technology而言,事实就是如此。
13. 记得1个月之前,想跳槽的时候,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喜欢汽车,想到汽车行业里面去,Benz、Bosch、Ford任何一个都可以;但是现在我并不这么认为了,我也开始理解曾经看到一个Tsinghua的GG在校内网上给世界公司排名的时候,为什么把Morgen,Leman,KPMG等投行、会计机构作为第一名了。其实想想,就算你MBA毕业From中国最好的MBA商学院,进入的公司最好也不过就是这几个Bank和咨询公司。前天晚上的时候,就去人才新干线上查Bank的职位,其实我一看到Bank的职位名称动辄为Clerk,或者Consultant,心里就开始不喜欢,总觉得没有Manufacturing行业里面的Engineer听起来舒服,但是客观的想象,真的差别有那么大吗?在苏州的HSBC有好多个职位的Opening,但是大部分都涉及到Customer Service、sale和Marketing,我心里就开始打鼓,让我去做销售和市场调查、客户服务?但是想了两天,我开始明白,其实Customer Service、Sale etc就是Bank最主要的业务,如果在Emerson做的Compressor 研发和制造一样。世界上所有大学里面,MBA课程最主要的也不过就是Sale、Marketing、Decision之类的吗? 做销售不要紧,关键就是要看你是在做什么的销售。在HSBC做Sale和Consultant,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的。
 
14. 找工作或者跳槽,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权力部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王丹的男朋友在UL公司工作。任何销往US和Canada的产品都必须经过UL认证,如果任何在中国销售的产品都要经CCC认证(即3C认证,国家产品安全强制认证)一样。他在这个公司里面,虽然公司规定严格,但是每次去给其他公司做UL认证,住最好的Hotel,有最好的Feast, 并且都是被认证的公司负责的接待。虽然,他的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上没有多少的Technology在里面,但是我们可以问,为什么工作里面一定要有很多的Technology呢?同样,Bank也是权力机构,因为他有Loan,KPMG、PWc等Consultant Institute也是权力机构,因为他们能够Audit。另外,政府就是最大的权力机构,所以那么多的人去考公务员,原理上其实都一样的。
 
15. 写了这么多,或许就是这么多天以来给自己的思想作一个总结。写的很乱,很杂,杂记之,寻找每天的进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