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最好的自己


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學歷不高,知識面不足,能力不強,口才不好,或者自己做事情太拖延,沒自信、沒勇氣等等,這些負面的想法經常會在睡不着覺的某個夜晚竄出來,讓自己的內心很不平靜。

也許每個人心裏都有個對自己評價的人,從小是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長大後就變成了自己對自己的期望。

該怎樣面對自己心中的聲音呢?

有一本書會讓你撥開雲霧,見到更清晰的自己。

它就是美國著名心理治療醫生斯科特·派克,用自己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的案例爲支撐,爲我們分析了關於自律、愛、信仰和恩典的一本好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自律、愛、信仰和恩典,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作者在本書的 一開始就這樣寫道:生活中苦難重重。

也許你的生活並沒有太多充滿苦難,而僅僅是一些小小的挫折或失敗,也許你的生活正因爲有了親人的呵護而顯得過於蒼白和平淡,你自己從來沒有做過自己。

無論怎樣,你都會對眼下的生活有一些不滿意,一些怨懟。覺得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也許剛剛相反,你很知足常樂。你總是說服自己要有一個好心態,對目前的生活非常滿意。

無論怎樣,你每天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番風順、風平浪靜的。

當你對生活中 的一些困難和挫折甚至無聊覺得不滿時,惟有自律可以解決。



自律是什麼?

它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 忠於事實;  保持平衡。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四個原則。你就能真正實現自律。首先當你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是想着快快逃避開還是急忙解決掉、遠離困難呢?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是推遲滿足的表現,而是想趕緊進入到舒適區。

這是人的本能,但對於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卻沒有絲毫好處 。

正確的做法,是接受現實,推遲讓自己很快舒服的感覺。感受苦難,明白苦難正是讓自己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必然經歷。

無論是罹患重大疾病、親人離世、婚姻破裂,還是面對美食、安逸的誘惑,都需要時時去訓練自己養成推遲滿足的習慣。

你想改變現狀,你要承擔起改變的責任。而不是,總是說:“都是因爲某某人,我才這樣。要不是因爲某某事,我怎麼可能這個樣子。”

總之,如果總是一幅讓別人負責的樣子,你就總不會爲自己的成長和改變負責,那就永遠不會真正地改變。

人爲什麼要自律?



因爲愛。

愛是一種讓自己和他人都能獲得滋養的主動的行爲,而不僅僅是想法和停留在口頭上的說法。

愛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爲對方的所需去做一些什麼。有時候,愛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有時候就是無條件地接納,是充滿愛心的傾聽。

愛一個人,不是陷入情網式的感覺。陷入情網錯把自我界限的崩塌當做自我界限的拓展,把性的衝動當成了愛。

人生就是一場冒險。你投入的愛越多,經受的風險也就越大。愛一個人,當與他人起衝突後能理性地表達出來,而不是批評指責或者假裝漠視。愛一個人就會想讓對方也變得更好,但採取的方式卻是小心翼翼地謹慎地思考和建議。

愛一個人有失落的風險,投入的風險,愛一個人就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爲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愛一個人還需要自律,要倍加珍惜,妥善使用,避免濫用感情。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也許明白了這一點,在愛的路上,就會少一些恐懼,多一些勇敢。

愛真的很神祕,爲什麼有的人童年也經歷過很多傷痛,卻健康地活到大了,而有的人即使遇到一點點挫折,卻有輕生的念頭?有的人遇到很多次危險,卻總是能化險爲夷?這又是爲什麼呢?愛和信仰有關,相信這個世界就是什麼樣的,或者善,或者惡,大多數都是因爲小時候家庭的影響。


這就是恩典的力量。

恩典的發生有時候無法用科學思維來解釋。但確實又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有宗教信仰和徹底的無神論有時候都有些過於絕對,世界上確實有一種神祕地力量在操縱着人。這一點隨着時代的推移,也許會被人們所認可。

然而,知道了這些,就能變得非常自律,生活就會沿着你想要的方式進行嗎?不是的。

也許你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還是邁不開自己的腿,還是容易陷入一個個情網中無力自拔,但你的身體裏即使有一種力量在把你往下拉,這就是熵的力量。

讓自己難以自律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懶惰。懶惰會產生邪惡,但也有一種力量總是積極向上,讓你不斷變得更好,不斷追問自己要成爲怎樣的人。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更好的自己,都在路上。

想到這些,我們的心也許會更平靜一些,更能原諒自己一些,我們在慢慢變得更好。這就夠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