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寫作技巧3——塑造你的角色

依故事功能和原型來創造角色網絡

創造你的角色網絡。首先,列出所有角色,並描述他們在故事中發揮的功能(例如:主角、主要對手、盟友,其實是對手的假盟友、陪襯情節角色)。

每個角色都有助於界定其他角色,換句話說,角色往往由“他不是什麼樣的人”來界定。

在每個角色旁記下他的原型(如果有原型)

核心道德難題

列出故事的核心道德難題。

比較各個角色

列出所有角色,並比較以下結構元素:

(1)弱點

(2)需求(心理層面與道德層面的)

(3)慾望:只需要一條慾望線,但要逐步加強它的主要性和強度

(4)價值取向

(5)力量,地位和能力

(6)每個人如何面對核心道德難題

開始比較你的主角和主要對手。

道德難題的變奏

確保每個角色對主角的核心道德難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主角的要求

現在專心爲主角添上血肉。首先確保他或她符合所有出色主角的四點要求。記住,這四點要求是:

1. 讓主角始終保持吸引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讓角色顯得神祕難解。

2. 讓觀衆認同角色,但適可而止。主要從角色慾望和麪對的道德難題上認同。但不要讓觀衆過度認同,不然看不清主角的成長變化。

3. 引發觀衆對主角的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讓觀衆看見主角的動機,不斷呈現主角之所以做出這些行動的原因。向觀衆展示動機,不代表主角瞭解動機,他們通常在故事結尾,在真實自我揭露階段,纔會發現真正的動機。

4. 賦予主角一個心理層面與一個道德層面的需求。

主角的角色轉變

角色轉變就是主角終於“成爲”他想成爲的人的那個時刻。轉變幅度就是角色可以是什麼樣的人的可能範圍,由角色對自我的瞭解決定。幅度越小,故事趣味性越低,幅度越大,趣味性越高,但風險也隨之升高。因爲大部分故事展開的有限時間裏,角色沒法發生那麼大幅度的轉變。

確定主角的角色轉變。先寫下真實自我的揭露,然後回到“需求”。務必讓真實自我的揭露能確實解決需求。換句話說,無論故事開始時主角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謊言或障礙,在真實自我揭露階段,他都必須面對並克服。

真正的角色轉變,與主角的基本信念受到的挑戰和改變有關,這些挑戰與改變指引主角採取新的道德行動。

讓角色表現自我

審視自我的方式:

1. 自我是人格的單一單位,受一隻內在的剛強的手控制。這類自我與他者界限分明,但在尋找它的“命運”。由於深植內心的能力,它註定要上路尋找。常見於神話故事,主角是戰士。

2. 自我是單一單位,但包含許多彼此頻繁衝突的需求和慾望。自我有與他人聯結的強烈衝動,有時甚至會把他者吸納進來。常見於許多種類故事中。

3. 自我是一系列的角色,由呼應當時社會需求的各色人等來扮演。

4. 自我是一些形象的鬆散集合,但它如此不穩定、鬆垮、易受影響、脆弱且不夠完整,因而可以變形,變得截然不同。

關鍵點:角色轉變不是發生在故事結尾,而是在開頭。通過佈局,讓它有可能在故事開始時就發生。不要把主角想成一成不變、完整的人,然後講述關於他的故事。應該一開始就設想主角有某種幅度的轉變、某個範圍的可能性。在寫作進程一開始,就必須決定主角轉變的幅度,否則,到了故事結尾,主角就不可能有所轉變。

常見類型:

1. 從孩童到成人:某個年輕人挑戰並改變他自己的基本信念,然後採取新的道德行動。

2. 從成人到領袖:原本只在意自己找尋正確之途的角色,瞭解到自己還必須協助他人找到正確道路。

3. 從憤世者到參與者:起初只看到自身價值,只關心自己享樂、自由、金錢等,在故事結尾意識到讓更大的世界步上正軌的價值,重新投入社會,成爲領袖。

4. 從領袖到暴君:從幫助幾個人找尋正確的道路,變成迫使他們遵循自己的道路。

5. 從領袖到有願景的人:從幫助幾個人找尋正確的道路,進而看到整個羣體未來應該如何改變和如何生活。

6. 蛻變:角色可能發生變形,或出現極端的轉變,成爲另一種人,動物或物件。

在故事中創造角色轉變

每次都從轉變的終點着手,連同真實自我的揭露一起思考,接着決定轉變的起點——亦即主角的需求和慾望——然後再構思中間的發展步驟。

真實自我的揭露也可能出現在故事開頭。好的“真實自我的揭露”有兩個部分:揭露和揭露過程。

揭露的時刻應有這些特性:

1. 揭露應是突然發生的,這樣才能帶來最大的戲劇張力

2. 揭露應爲觀衆創造一次情感爆發,因爲他們也參與了主角的覺悟過程

3. 揭露應爲主角提供新的信息:他必須是頭一回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是如何自欺欺人地活着,又是如何傷害別人的

4. 揭露應促使主角隨即採取新的道德行動,以證明自我揭露確實發生了,並且已讓主角有了深刻的轉變。

對揭露過程的佈局應該具有這行特性:

1. 主角必須是懂得思考的人,亦即他有能力看見真相,知道正確的行動

2. 主角必須由什麼自己不願面對的事情

3. 他必須因爲這樣的自欺或錯覺而實實在在地深受傷害

改變信念

在故事進程中,主角挑戰和改變的是什麼樣的信念?把它們寫下來

主角的慾望

理清主角的慾望線。它是不是具體且單一的目標?能否從頭延續到故事結尾?觀衆什麼時間點會知道主角是否達成了目標?

對手

對手只是處於對立面的人而已,主角可能恨他,也可能不恨他,他可能比主角討喜,有道德感,可以是友人或愛人。

爲對手添上細節。第一步是描述主要對手及其他對手如何以不同方式攻擊主角的重大弱點。必須找出主角和對手最深層衝突的原因。

對手的價值取向

爲每個對手列出幾項價值取向。

如何讓每位對手成爲主角某個面向的分身?賦予每個對手一定程度的力量、地位和能力,並描述他們各自與主角有什麼相似之處。

用一句話說出每個角色的道德難題,以及他們如何爲自己追求目標的行動辯白。

盟友

協助主角的人,也發揮傳聲筒作用,讓觀衆聽到主角的價值取向和感受。與主角目標一致,也可以有自己的目標。

其實是對手的假盟友

能加強對手力量,增加情節轉折。

因常常身處兩難困境而備受折磨,這個角色一貫是故事裏最複雜,最吸引人的角色之一。

陪襯情節角色

與主角和二號角色形成對比,沿着一條與主角平行的路線前進,但得不到結果,凸顯主角的特質和困境。通常不是盟友(也可以是,或角色轉變)。

次要角色呈現主角的弱點與道德難題的變奏形式

任何一個次要角色,以什麼樣的變奏形式來呈現主角的獨特弱點和道德難題?讓他們去迫使主角面對核心道德難題。

四角對立

規劃故事中的四角對立。將主角和主要對手放在上面的那一行,然後把至少兩個次要對手放在他們下方。

標出每個角色的原型,當然只有在有適用原型時才這麼做。很多角色沒有原型,不要勉強。

把四個主要角色推向四個角落

亦即儘可能讓每個角色都與其他三人不同。最好的方法,是凸顯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有什麼不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