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 東野圭吾 不可窺視的心

半夜躺在溫度27~28度的毯子上,溫暖的房間讓我渾身發冷,背後生起了一層細細密密的冷汗,全身皮膚起了雞皮疙瘩,掃視着房間黑暗處,彷佛黑暗處有一雙雙眼睛注視着我。

一個人的惡究竟能達到什麼程度?穿越文字和空間,賦予觀者一絲絲涼意。如沒有純熟的文字技巧,內心的衝動,高度藝術化的表達,實在無法想象閱讀本書會帶來如此強烈的衝擊。

作者:[日]東野圭吾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新經典文化
原作名:悪意
譯者:婁美蓮
出版年:2009/6
頁數:264
定價:18.00
裝幀:平裝
叢書:新經典文庫·東野圭吾作品
ISBN:9787544244428

故事如層層剝開的紅色火龍果,每剝開一層都產生了直抵果肉的幻覺。隨着小說家的筆法,我們這些帶着好奇心的吃瓜羣衆一點點進入到小說家營造的故事世界中,這比直接告訴你答案來得更刺激,更具有高潮的快感。

沉浸式文學作品,以引人入勝的文字,假定性故事世界描述讓吃瓜羣衆、不明真相的羣衆、高端文學批評家一同進入到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個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不做評述,不做好壞判斷,只是講故事而已。

說這是東野圭吾的創作巔峯也不爲過。

擺在小說家面前的是一團雜亂無章的線索,他想講述一個關於人性、善惡的故事,然而如何入手?怎麼講述,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小說家採取了非常規文學手法,使用了戲劇文本中的假定性架構,對人物性格、世界觀進行了某些程度的刻畫,這些假定性伴隨着我們的深入閱讀影響了我們的判斷,最終在故事中,不斷推翻這樣的假定性和人物塑造,圓潤的轉換和反轉過程,再一次讓我們心服口服,一點也不覺得突兀。

雜亂無章的線交織成我們的世界,這是大多數人的感受。在這些雜亂無章的線中,時而你會看到幾根黑色的線穿越身體蹦了出來,時而看到紅色的線穿過身體飛向空中,不同顏色的線連接了我們人,事,物互相的交織,這就是我們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要講好故事,說簡單些只要小說家看清楚就好;說它很難,因爲想說的太多會讓自己無從下手。

曾經也想寫關於善惡的故事,然而最終只能用大段的總結性、結論性的語言組織,並沒有具體的故事去填充。或用具體的故事去填充,反而故事無法達到善惡的、淨化的高度。也許說東野圭吾某種層面繼承了亞里士多德《詩學》精髓,也不爲過。讀完他的小說,總有一種被淨化的感覺。

實在是美妙。

人的天性是什麼?是從別人的不幸中得到幸福?人的天性是什麼?是魔鬼一般的存在?人的天性是什麼?真相美好假象殘酷?

每當這個時候,每當看完這類書籍,每當遇到具體的讓人傷痛的事情。我都會看到這類話語,“魔鬼喜歡的,便是揭下天使面具看到藏着一個同類”,“人心不可測”,“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着你”。

然而,我現在越發的認爲,人心是一個朦朧的湖,有可能就是一個迷霧籠罩的神奇空間,當你往裏面看,你會發現很多東西,挖掘出很多東西。這一切的根源,當你帶着自我意志去探索、探尋的時候,纔會發生。“人心”會顯現出你想要的樣子來。

作爲小說家的東野圭吾,某些角度來說他也是一名藝術家。賦予自己藝術家與哲學家類似的通感時,他體會到了這一絲朦朧,這種神奇的感受對於創作來說,有極大的益處,能讓文字、作品變得更有力量。

這種朦朧感,是無法用語言說清楚的。當然這一層的思考,會產生很多疑問。比如自我意志是探索的動力,如果沒有自我意志怎麼探索心呢?如果我不去探究心,那麼心是什麼?心是無?

這一系列的疑問,實在具有衝擊性和顛覆性。

在東野圭吾的《惡意》中是模模糊糊的提到了這一層,並不深入,點到爲止。反看故事人物,野野口的行爲,殺人動機,源自於對自我的探索,才產生的。日高的行爲,更是一種自我探索後的滿足。給自己的想法、念頭注入能量的過程,就是帶着自我意志去探索挖掘人心的過程。看似普通,簡單的一句話“我就是看他不爽”,在這樣反覆的過程中,會成爲強大的推動力量,並促使野野口行動。

作爲普通人,自己的心是不可窺視的,因爲我們有自我意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