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插圖的研究與教學指導

教材裏的插圖是語文教學資源的一種。插圖不是沒有意義的,它是除卻文字的另一種表達。插圖不僅豐富了教材內容,使教材變得好看;而且增添了教材的趣味,使教材變得好玩;更激活學生想象力,使教材變得生動。插圖是用色彩,圖畫來表達意義,學生利用插圖,讀圖,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我將從三個方面說明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裏的插圖:色彩,功能和意義,並且作出相應的教學實踐指導。

        一、色彩鮮豔,更具中國特色

有人說,部編版教材就像一本童話。從部編版教材整體色彩上看,它確實很鮮豔。插圖裏包括各種小動物,內容豐富多樣。但我想說部編版教材並不幼稚。

首先,對於初入小學的學生,從他的心理成長特點來看,他們對色彩更敏感。文字是抽象的,更何況初入小學的學生不能夠全部認識這些黑色的小密碼,所以當他們翻開教材的時候,首先闖入他們心裏的是一幅幅色彩鮮豔,內容生動的畫面。再從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來分析,兒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即使你讓他畫夜晚,他也會畫的五彩斑斕。比如一年級上冊的《小小的船》,夜晚的天空是藍色的嗎?兒童靠的是感覺來體會這個世界,而不是理性。所以,色彩豔麗的圖畫更加符合他們的內心世界。

其次,部編版教材插圖更有中國味兒。部編版教材裏主體色彩是鮮豔的,但是在這些鮮豔的色彩裏點綴着一些含有中國特色的插圖。比如水墨畫,京劇臉譜,剪紙等。《天地人》就是一幅非常巨大的插圖,選用的是著名畫家傅抱石先生的名作。整個畫面非常空曠,渾然一體的天地間有兩個人站在山頂。這幅插圖就是天地人,儘管學生理解能力有限,但廣闊的天地背景和生動的人物形象,除了視覺上的衝擊力,也會有心靈上的震撼。除此之外,部編版初始教材裏所有的古詩配備的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插圖,這些插圖從色彩上體現的是中國畫的特點,重要的是插圖的內容與古詩的意境相符,圖文並茂讓學生更喜愛讀古詩。

二、從功能上來看,插圖具有解釋、補白和推測的功能

1.解釋:部編版教材當中絕大部分的插圖都具備此功能。識字和課文中的插圖是解釋文字的內容。插圖配合文字,使得文字表達的內容具體,生動,形象。比如《識字日月明》這一課“一人不成衆,獨木不成林”這一句話對於初入小學的學生不容易理解,教材配圖選擇了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事例,三個小學生合作種樹,先讓學生看圖,再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就容易多了。

2.補白:補白就是補充空白。教材裏有一部分插圖功能是用來補充課文內容沒有指出的內容,這種功能叫補白。比如《小兔子乖乖》,小白兔是如何判斷媽媽回來沒回來的,課文裏並沒有明確指出,但是課文插圖卻指了出來,如果這篇課文要是沒有插圖,是不是就不知所云了。再比如《秋天》,課文下面的插圖和課文內容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也是秋天的意境,這就是對課文的補白,可以讓學生來說說。

3.推測:學生學習課文會把課文和自己的經歷聯繫在一起,這樣就產生了推測。課文裏的插圖會幫助學生準確的推測。比如《雪地裏的小畫家》,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推測雪地上的畫是誰畫的,大家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做一個猜一猜的遊戲。再比如《小蝸牛》,故事在情節上有相似性和重複性,學完前兩三個自然段可以讓學生看圖猜一猜下面的內容。

三、從意義上講,插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想象力

1.教材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學習資源,學生對教材的第一感覺就是他對這個學科最直接的感受。教材太深,太難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材太枯燥,學生也無法對學習產生興趣。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我愛學語文》就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向學生解釋了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課的實踐活動就是聽、說、讀、寫、思。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也是語文教材中課文例子最主要的呈現方式。學生隨着年級升高,會把注意的焦點逐步從關注圖轉移到關注文字,但高年級的課文並沒有刪除插圖,原因就是課文的插圖不僅具有諸多功能,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教材裏的插圖,並不是隨意安排和選擇的。如果我們留心觀察,我們會發現課文裏的插圖大多數場景都是生活場景,而很少有課堂和學校裏的場景。通過這樣的安排是想告訴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在學校裏,更多的時候是在學校以外。這是一種大語文教學觀念的體現。

3.教師上課製作PPT,會上網選擇圖片。教材裏的插圖是教材編者精心選擇和安排。教師要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活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結合圖文學習,有個性的化理解和表達。

四、教學策略

1.培養讀圖的能力,爲看圖寫話做鋪墊。初入小學的學生視覺廣度和寬度不夠,他的目光只會聚焦在插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讓他看圖說話他會說到局部的內容,甚至可能會說出與課文有出入的內容。教師要擅長引導學生分步讀圖,有序讀圖,說完整的內容。

2.教學時先出圖,再學習課文,推測不理解的詞語的含義。教師可以把教材的插圖投放在屏幕上,去掉文字,讓學生讀圖,說說圖上的內容,接下來,再學習課文。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圖式,學生學習閱讀就是利用圖式一邊推測一邊閱讀,一邊驗證。當頭腦中的圖式被印證以後,就會加強,當頭腦中的圖式沒有被印證,就會修正。課文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的時候,還可以回過頭來再看看圖,聯繫圖上內容說說詞語的含義。比如《比尾巴》這一課中“誰的尾巴扁”,其中“扁”字是一個難理解的詞語,再看看圖上鴨子的尾巴,又平又薄就叫扁。

3.看圖片背誦課文內容。部編版教材增添許多詩歌和優美的文章需要學生積累,一年級上冊就有許多詩文要求背誦。但是一味的死記硬背,第一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機械記憶保持不會太久。記憶的常識告訴我們,要想記憶保持的久,進入長時記憶裏,是有方法的,反覆是其中之一,還有就是聯想記憶。所謂的聯想,就是把記憶的本體和自己熟悉的東西之間建立聯繫。對於學生來講他對圖片就是敏感的。特別是古詩詞,結合圖片理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後,可以反覆看圖背誦古詩。再如課文《四季》,可以在學習課文之後,把圖片出示出來讓學生根據圖片背誦課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