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Siri被曝未經用戶同意上傳錄音並分析,用戶擔憂隱私泄露

iPhone作爲智能手機的先鋒,似乎每次出現都能自帶光環。它搭載的iOS移動操作系統一直被譽爲最高速、最安全的手機系統。然而近期,iPhone這次給我們的不是驚豔而是“驚訝”,未經過用戶允許的情況下,上傳錄音至服務器並進行人工分析,雖然蘋果官方給予瞭解釋,但用戶依然擔心隱私泄露。

據《衛報》報道,爆料人表示,蘋果承包商經常會聽取Siri語音助手收集的機密醫療信息、毒品交易和夫婦性生活的錄音。

對此,蘋果給出迴應稱,收集錄音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不到1%的Siri相應會被分析,這是爲了提高Siri的能力用於改善服務。“僅有一小部分Siri請求會被分析用以改善Siri和聽寫。用戶請求與用戶的Apple ID並無關聯。Siri響應會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分析,所有審覈人員都有義務遵守Apple嚴格的保密要求。(被上傳的)只是一個非常小的隨機子集,不到Siri日活的1%,用於評分,通常只長約幾秒鐘。”

雖然蘋果公司已經給出瞭解釋,但是這樣的解釋似乎並不能獲得用戶的理解,畢竟大部分被錄音的用戶是不知道蘋果公司獲取了自己的隱私數據。

在這個科技快速更迭的時代,也許數據比我們更瞭解自己。你覺得自己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其實早已脫光。你會覺得某瓜視頻、某資訊平臺、某通信平臺等等軟件,這些都給我們推送的都是我們喜歡的內容,甚至是我們近期關注的商品。這是因爲它在分析你的瀏覽數據,它還會抓取、買、你在其他地方的數據。

總之,你的每一次輸入、行爲、動作、地點、瀏覽、電影、消費、工作、收入、求職招聘、吃喝玩樂住用行,都被各種互聯網工具記錄在案,雖然有時我們覺得很方便,但是有些數據我們是不希望被分析的,比如:個人隱私照、銀行卡信息、購物記錄、聊天記錄,尤其是工作中涉及公司機密的一些敏感數據。而且,這其中也存在着惡意竊取和惡意分析。

有一些涉密單位不注重數據保護,安全意識薄弱,險些失密釀成大禍。

2011年12月,某市保密局對市直機關及其所屬機構開展了一次保密抽查,重點檢查辦公網絡使用、存儲介質管理、網站信息發佈等。檢查中發現,該市發改委交通能源處工作人員使用互聯網辦公,文件資料傳遞均通過126電子郵箱收發。經鑑定,交通能源處工作人員使用的5個126電子郵箱存儲、傳遞過7份祕密級文件資料,此外還有部分工作祕密和內部信息。

事後,該市發改委給予交通能源處處長邱某行政降級處分並調離該處,副處長馬某行政記大過處分,對使用互聯網電子郵箱辦公的其他3名工作人員進行通報批評,分管該處的發改委副主任袁某因負有領導責任被給予行政警告、黨內警告處分。

電子郵件,一直是黑客偏愛並常用的攻擊方式。

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發佈《2018年第二季度網絡安全威脅態勢分析與工作綜述》,基於第二季度監測網絡安全威脅約1841萬個,指出郵件安全問題嚴重,治理刻不容緩。

“部分互聯網用戶郵箱疑似被控,嚴重危害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第二季度,監測發現近十萬個互聯網用戶郵箱疑似被黑客控制,並用來發送垃圾郵件,相關郵箱的賬號和密碼很可能已泄露或被竊取,存在被進一步竊密或實施釣魚攻擊的風險。由於所涉郵箱數量較多且密碼等重要信息很可能已泄露,郵箱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隨着國家和企業重視安全並部署相關安全產品,發現和利用漏洞越來越困難,電子郵件越發成爲黑客的首選載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