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晝閒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今天上午給學生講詩,課本上的四首古代詩歌,簡簡單單,考試也只有名句默寫,可還是講了一個多小時,口乾舌燥,心滿意足。

下課之前問學生,現代文、古文和詩歌最喜歡哪部分,說是古文和詩歌,與我一樣的喜好,與我一樣都是細膩敏感而嚮往豐富美好的人。難怪我忍不住格外偏愛她。不過今天不講她,實在是我還不夠了解她,所以講講詩歌吧。

唐玄宗先天年間,詩人王灣遊歷江南,寫下了七律《次北固山下》。盛唐,是非常繁榮的時代;盛唐的詩人,是非常浪漫的一羣人。繁榮富強的唐代社會哺育、滋養了一代唐朝文人,文人們也紛紛爲自己的朝代留下了燦爛奪目的文化。時至今日,我們還口口吟誦唐詩,嚮往着唐人浪漫而詩意的生活。

先將詩歌錄入如下: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俗話說:知人論世。然許多寫出過偉大作品的人,我們卻不能知曉了,他們的簡歷裏,生卒年、家庭、朝代甚至是姓名都只有兩個字:不詳。王灣就是這樣一個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有文名,往來吳楚之間,也就是江蘇、湖北一帶,不得歸家的人,所以有了這首作品。他的詩流傳不多。所以我也常同學生們說,讀文章時雖然會遇到很多人,但是要珍惜遇到的這些人,也許這是你們今生最後的相遇,也許你是千百年來第一個與他心意相通的人,也許他能對你有所教育。而且不論其他,你們能夠跨過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相遇在今天,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啊。當然也要多多結交朋友,也許你就成了那因李白一句而千古聞名的汪倫。

懷着對詩人的尊敬我們走進《次北固山下》。

羈旅在外的行客,這天將船停泊在了北固山下的江上。題目中“次”就是指旅途中暫時的停宿,而王灣的停宿,停在江邊,宿在船上。因爲旅人,總是要回家的啊。古人的旅途總是奔波而勞累的,夜宿泊船,聽着浪漫,那種搖搖晃晃和冷風熱雨,半點不由人。又不是專門的行船人,總歸是有不能宿在客店的原因,無奈之舉。幸而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大自然有無窮無盡的寶藏,不拘山野農夫、江湖俠士、文人政客,俯拾即是。北固山與長江,就成了王灣筆下的青山綠水。前頭說客店,客店固然安穩溫暖,不過也只有夜宿在船上,才能看盡湖光山色,才能在夜色將盡的時候,看到江水浩渺、春潮涌漲的江面,幾乎和江岸齊平。正正好的風吹拂着江面,懸掛着的船帆正好被吹地端端正正,不過分鼓脹,也非軟弱無力。我們評價這個“正”字,便着眼在此處。“正”即風的不偏不倚,風的中庸之道,既順且和。

上面說春潮,何以知道是春潮呢?全在下一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花凋爲殘,夜盡爲殘。朝陽在夜色將盡的海面上升起,舊的一年過去了,海面上的新年來的更早些。在這闔家團圓的日子裏,漂泊異鄉的旅人不免生髮“鄉書何處達?”之感慨。日前寫的家書如何到達老家呢?只能依靠北歸的大雁,將我的家書捎帶會洛陽的親人了。自古以來,大雁的南飛北歸,便捎帶着文人說不盡的羈旅之愁、思鄉之情。像這樣把自己的感情投注在一樣事物上或一處風景上,我們稱之爲借景抒情或者借物喻人。以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最爲顯著。花原不會“濺淚”,鳥更不會“驚心”,只因心驚淚流的詩人見到了他們,他們便被賦予了人的特徵。所以我們看別人寫風景,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要去想一想他們在風景裏安放了一個怎麼樣的自己。你要知道,尤其在古詩中,你看到的每一張花瓣,每一片樹葉,是四季的風景,也是情緒複雜而無所寄託的詩人。

再說回這首詩。這是一首可以從各處生髮出趣味的詩。首先是時間。從第三聯可以看出,王灣是在新年的一個清晨寫下了這首詩。正是這樣巧妙的時間,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纔有了第二句的春潮涌張,漲至於堤岸齊平;也纔有了大雁的北歸,可以幫人捎書帶信。時間將這些景物聯繫在了一起。

而這個時間本身則是此詩的第二趣。同年輕的學生說,只說這是兩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詩,也是常常光臨考試的兩句。真正之妙,卻實在很難讓他們體會到。妙的是光明的白晝驅散了殘餘的黑夜,妙的是嶄新的年輪代替了舊年瑣事。這和雪萊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和杜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不正有異曲同工之妙嗎?新事物終將代替舊事物,長江後浪推前浪,雖然這舊事物,這前浪,不免使人感到遺憾和可惜,但新生——那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生機,無疑更令人心生歡喜。況且舊事物,未必就永遠消失,不留痕跡,不是還有“化作春泥更護花”嗎?一生很短,但正是新舊交替,使得生命可以無窮無盡延續下去,人的希望也就有了。這也是不再青春的我,在寬容之外尋獲的另一生命良方。

雖然也和學生說,這首詩哪兩句暗藏詩人旅途奔波之意;哪兩句將風景寫出了恢弘闊大之感;哪兩句表現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生活真理,給人積極樂觀向上的力量;哪兩句詩人直言思鄉之情、寂寞之感。但是所有的這些感受,我知道他們難以真正體會。

只希望到了能夠體會的那一天,他們還在讀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